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辐射存在于自然环境中,随着科技发展,γ射线已成为一种新型科技被普遍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苏州是核技术利用大市,放射源数量及活度均居于江苏省乃至全国前列。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核电站放射性事故之后,社会公众对辐射环境质量关注高涨,迫切希望了解自身生存环境的辐射环境水平,政府也对此十分重视。为了掌握本市环境辐射污染源和辐射环境质量现状,分析研判我市空气环境辐射水平变化规律,本文研究利用苏州市范围内的γ空气环境辐射全面系统的监测数据(2010年-2014年),分析五年瞬时、连续、累积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同时分析苏州市辐射监测网络点位布设的合理性。基于连续5年γ空气吸收剂量率的特征分析得出主要研究结论有:1.部分监测点位布设不合理,应适当调整点位位置,增加布设点位数量。2.苏州市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其数值受周边环境影响较大,与附近辐射污染源数量有关,数量越多、密度越大、活度越高则空气吸收剂量率越高。3.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与空气中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环境氡浓度呈正相关;受降雨、寒潮因素影响明显,降雨量越大测得值越高,寒潮影响越大数值越高。4.累积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呈现逐年缓慢增长的趋势。5.秦山、田湾核电站正常运行时对苏州市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总体测量结果无影响。福岛事件发生后苏州市测得数据均低于江苏省天然辐射本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