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既有建筑作为城市文明和历史文脉的载体,在全球化背景下成为识别地域特征和唤起时代记忆的场所。然而,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改变,既有建筑在空间形态和功能结构上的相对滞后,成为历史文脉的保留和城市文明的前进二者之间的矛盾激发点。完整的保留或彻底的拆除都是对既有建筑的消极处理,照旧的仿制或全新的创造也不是对新生建筑的负责良方。如何引导既有建筑和新生建筑以有序组织的空间逻辑和被人认可的场所精神来进行自身的构建和彼此的融合,是本文着重讨论的的研究课题。在本篇论文当中,笔者遵循从现象认知到方法总结的逻辑顺序,以“空间重心”为切入点。首先,在对前人相关理论的研究基础上,阐述了“空间重心”和“建筑知觉”之间的紧密联系,并从多维度控制机制和三要素作用方式对“空间重心”的概念进行了系统性的认知。然后,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案例的研究和归纳,从加建、改建和新建过程中导致的“空间重心转移”以及环境、人为和历史因素引导的“既有建筑重构”两方面对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了剖析。进而,通过对既有建筑场所改造实例的原型提取和图解分析,从“物质性道具手法”和“情节性语义表达”两大方面对既有建筑场所重构中的空间重心控制方法进行了具体的分类阐述。最后,笔者对空间重心控制下的既有建筑场所重构的时代意义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