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奇心(curiosity)作为内在动机的主要内容和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早已成为心理学研究中十分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教育学家把好奇心视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情绪与动机之一。人类学家把好奇心视为个体适应性的品质和种族进化以及科学进步的动力因素。心理学家把好奇心视为既具有认知性,又有情感性的内在动机。以往的研究有的从动机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好奇心的实质;有的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好奇心发展的年龄差异、性别差异以及发展水平差异;有的从心理测量学的角度探讨好奇心的多维结构、测量工具;还有的从教育的角度探讨好奇心的促进问题。但是,迄今为止,对于幼儿好奇心的研究,尤其是关于幼儿好奇心的基本结构、发展特点、幼儿好奇心结构测量工具的开发、影响幼儿好奇心发展的主客观因素以及在真实的教育情景中促进幼儿好奇心发展的策略等问题缺乏系统研究。 本研究主要从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以幼儿真实的生活情景为背景,采取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系统探讨幼儿好奇心结构、发展的特点、影响幼儿好奇心发展的因素以及教育促进的问题。首先以探讨好奇心的基本结构为切入点,编制了《幼儿好奇心结构教师问卷》(城市版),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等统计技术,明确了幼儿好奇心的基本结构。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幼儿好奇心发展的年龄差异与性别差异。其次,研究了影响幼儿好奇心发展的客观因素,并以脑科学和心理科学相关研究为理论基础,提出促进幼儿好奇心发展的教学策略。同时,为了强化研究的生态效应,我们通过教育实验,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中,系统考察了教师、幼儿以及教学内容所构成的学习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实践问题。实验研究结果证明,由于建构了有利于幼儿好奇心发展的学习情景,包括促进好奇心发展的教学策略的实施,实验班幼儿的好奇心得到较大的发展。该研究不仅深化了好奇心的研究,丰富了动机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而且为早期教育,幼儿创造性的培养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参照和指导。 整个研究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论”。本部分系问题提出,阐述了幼儿好奇心与动机、学习与创造性的内在关系,并由此提出了本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同时通过文献综述,对好奇心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假设、研究的思路和具体研究的内容。 第二部分为“幼儿好奇心发展研究”。本部分包括幼儿好奇心基本结构研究和幼儿好奇心发展研究两个方面。好奇心基本结构的研究证明,幼儿好奇心为一个没有完全分化的单一维度,包括了敏感、观察、兴趣、探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幻想、专注等8个行为特征。这一研究填补了幼儿好奇心结构研究和侧量工具的空白,为好奇心促进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好奇心发展的研究进一步印证了前人关于儿童好奇心具有年龄差异与性别差异的观点。 第三部分为“影响幼儿好奇心发展因素的研究”.本研究包括了幼儿对不同物体的好奇心的实验研究、家长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对幼儿好奇心发展水平的关系的研究、幼儿好奇心发展的教育环境的研究、教师的支持与幼儿探索性行为发展的关系的研究等4个方面。通过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具体探讨了影响幼儿好奇心发展的客观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好奇心的产生与客观事物的新奇性有内在关系,也与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教师的观念和行为有内在关系。这些研究为教育情轰中促进幼儿好奇心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 第四部分为“促进幼儿好奇心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本部分研究分为两个有机组成部分。首先,以新近脑科学、心理科学等相关理论为基础,阐明好奇心培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并从好奇心的认知性与情感性的相互作用的角度提出了三种主要的教育促进策略:其次,围绕影响幼儿好奇心发展的主客观因素,以教师、幼儿以及科学教育活动所构成的学习情景的若干因素为研究变量,具体考察了在教育实验的情景中,如何促进幼儿好奇心的发展的问题。 第五部分为总的讨论。对以上四个部分,8个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从好奇心研究基本价值、好奇心的发展研究、影响幼儿好奇心发展的因素以及促进好奇心发展的理论构想与实验研究等进行了总的讨论,分析了本研究存在的问题,总结归纳出如下研究结论: (l)幼儿好奇心基本结构没有分化,但是由具体的行为特征组成,这些行为特征是敏感、观察、兴趣、探索、提问、解决问题、幻想、专注等. (2)《幼儿好奇心结构教师问卷》量表的编制符合心理侧里学的要求,可以作为幼儿教师和研究人员了解幼儿好奇心发展水平的工具。 (3)幼儿好奇心发展具有性别差异与年龄差异。前者表现为男孩子的好奇水平高于女孩子,主要反应在敏感、兴趣、探索、提问、幻想等行为特征上,差异极显著。后者主要表现在观察、兴趣、解决问题、幻想等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在有显著年龄差异的四方面,并不存在完全一致的发展趋势。其中观察随年龄增长反而降低,而兴趣的发展则呈倒U型曲线,解决问题和幻想则随着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