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运用中医益肺健脾通窍法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观察其临床疗效。同时通过测量变应性鼻炎、鼻中隔偏曲病人与正常人鼻腔的鼻阻力,客观评估病变鼻腔鼻阻力与正常人鼻阻力之间的差异。方法:1.选择自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符合诊断标准的鼻窒患者肺脾气虚、邪滞鼻窍证型60例,对比其治疗前后的鼻阻力、症状体征积分变化情况。治疗方法:具有益肺健脾通窍作用的中药汤剂鼻窒方加减治疗,日一剂,水煎服,3周为一疗程。2.选择自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符合变应性鼻炎、鼻中隔偏曲病人与正常人各22例、16例、22例,采用前鼻主动测压法行鼻阻力测量,spssl3.O软件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慢性单纯性鼻炎患者的治疗前后的鼻阻力和症状体征评分比较,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未出现不良反应,有较好的安全性。2.正常人组、变应性鼻炎组、鼻中隔偏曲组分别有0例、1例、5例超出正常范围。正常人组鼻腔阻力为0.087-0.311(0.169±0.059)KPa/L.S-1;变应性鼻炎组鼻腔阻力为0.118-0.400(0.183±0.062)KPa/L·S-1;鼻中隔偏曲组鼻腔阻力为0.113-0.743(0.255±O.122)KPa/L.S-1;变应性鼻炎组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鼻中隔偏曲组与正常人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以中医益肺健脾通窍法为则的鼻窒方加减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有较好的疗效,有较好的安全性,未出现不良反应。2.本试验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与正常人的鼻阻力未见明显异常,难以通过鼻阻力检测发现变应性鼻炎的病理性通气障碍改变;鼻中隔偏曲患者与正常人的鼻阻力存在明显差异,通过鼻阻力检测可发现其异常,但特异性较低,因为鼻腔的其他病理改变也可导致鼻阻力的升高,鼻阻力正常时,也未能证明受检者不是鼻中隔偏曲患者,因为有一部分鼻中隔偏曲患者鼻阻力在正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