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羌族民间故事作为少数民族文学经典的一部分,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大力提倡文化强国这一理念;李克强总理也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拓展中外人文交流”。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羌族文学作为民族文学的一部分,确有必要将其传播于世,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本实践报告建立在汉英翻译基础上,选取的源文本主要涉及羌族民风民俗、人物故事、婚姻习俗等方面。在大力倡导文化强国的前提下,该报告致力于文化交流与传播,将羌族民间文学译成英语,并就源文本多用形容词短语、动宾短语、重叠词的用词特点,意合型、无主句在文本中等用语特点及传递的文化信息等方面着手,以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为指导,通过实例分析来积极探索源文本外译时的应对之策:音译、减译、增译、归化或异化。作者竭其所能让译本不失原意前提下,最大限度靠近译文读者,将归纳的翻译策略进一步推广运用到类似的有中国特色的文本翻译中。在报告中,笔者通过对源文本及项目要求的分析提出译文文本应靠近读者这一目标,明确了翻译流程及翻译理论。该报告表明,译者不仅需对源文本进行全面理解,而且需要重视译前准备环节及翻译辅助工具的使用;最后,笔者在翻译此类有中国特色的文本方面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翻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