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进外资有利于扩大投资,创造就业,增加税收,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但中国的外资分布具有高度的不平衡特征,一是地区间不平衡,外资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不足;二是产业间不平衡,外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除房地产外的服务业吸引外资不足。外资分布的不平衡加剧了经济结构失衡。从中国的制度环境出发,应该从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中的竞争入手来研究这一现象。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具有双向选择、分散决策、偏好差异等特征,采用双边匹配模型能很好地研究招商引资的过程。招商引资参与主体的偏好差异是双边匹配的基础。对投资厂商来说,其偏好的形成受到两类因素的影响,一类是环境因素,包括市场、成本、社会环境、产业发展基础与集聚效应,这一类因素地方政府在短期内难以改变。第二类是政策因素,地方政府可以改变,作为参与招商引资竞争的策略,主要包括:税收优惠、地价优惠、财政返还、降低投资门槛等,而不同的政策对投资厂商的影响不同。对政府来说,其偏好的形成同样要考虑投资项目的诸多属性,主要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企业自身素质。研究发现,招商引资是一个分散化的匹配过程,但使用的是投资厂商“求婚”的递延接受算法,理论上中央化的匹配算法在分散化的匹配过程中能够得以实现;匹配结果是投资厂商的最优稳定匹配,因此理论上招商引资市场将比较稳定。特别的,当地方政府对投资项目的偏好出现同质时,会导致投资项目集中,即制造业项目集中在少数地区,既表现出地区间外资分布的不平衡,又表现为产业间外资分布的不平衡。因此,改进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缓解外资分布的不平衡有两条途径,一是改进匹配机制,建立一个类似中央清算所的机构;二是转变政府职能,从而降低偏好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