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建造视野下建筑的地域性

来源 :建筑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4564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地域建筑的重要特征,自发性并未得到充分研究。本文在自组织理论框架下,通过对“自发性”的再阐释拓展地域建筑的研究范畴,进一步认识建筑地域性的内涵与生成机制,着重分析主观、非理性的因素如何自下而上地推动建筑地域性的发展。为进一步阐释自发性,自组织理论作为研究的框架被引入。自发性建造在组织方式上与自组织系统一致。地域性理论与自组织原理在阐释目标上具有一致性。自组织理论框架下,建筑地域性可划分为自发、自觉、自省三个层面;自发层面的地域性是研究重点。建筑的地域性既源于建筑,也源于建造者所受的空间限制;并非自然、人文因素下的必然产物。借助自组织理论框架,自发性建造可以表述为:为改善自身生存环境,以家庭为决策单元,不受外界特定指令控制,自主决策房屋的选址、形式、投资的行为或结果,是对传统民居,城乡住宅自建,城市违章建筑、加建、改建,街头经营设施搭建等行为中自组织特征的总结。作为一种基本的建造组织方式,自发性建造具有:存在广泛性、实施开放性、表现多元性三个主要特征,其中实施过程中时间、人员、规则、形态、目的上的开放性最为本质。作为大量个体行为的集合,自发性建造充分反应了建筑地域性自发生成的内在规律。在自发性建造的视野下,建筑地域性的影响因素可分为:基本原理、理性要素、非理性要素三个层次。自发性建造系统中六个自组织属性,学习与记忆、形式与功能分离、结构动态适应、形式不可预测、短程通讯、特征涌现,被用以对地域性进行再阐释。其中,短程通讯与特征涌现揭示了建筑地域特征的生成机制:微观、随机、主观的因素经过产生、成核、达到临界值、形成序参量的过程后,可以对周边环境进行导控,是促进建筑地域性形成、变化的重要因素;建筑地域性是一定地区范围内,大量建筑物共性特征的涌现。在认知建筑地域性生成机制的基础上,本文试探讨地域性由自发向自觉、自省转化的途径,提出了“界定性应答”方法强化建筑的地域性:界定寻找问题解决方法的地域范畴;不仅尊重地段的自然、文化限定,还尊重业已成形的“序”,并以此为策略进行设计。
其他文献
公共政策执行是把公共政策从观念形态的分配方案转化为现实效果的动态过程。公共政策执行有效与否,事关政府的公信力,事关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事关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临床治疗疾病的理论基础。50年来的经络实质研究,主要是实验研究,采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如声、电、光学等,但仍未有一致公认的结论,
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准确核算和有效控制成本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且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间接成本所占比重非常大,但是传统的的成
近年来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营养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大致分为3个阶段:全胃肠外营养模式、阶段性营养支持模式和早期肠内营养模式。21世纪初期
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河流,将我国西部地区与下游流域国家和地区连结在一起。在中国坚持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并与东盟10国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10
在经济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背景下,整个物流行业的运作环境、操作技术和行业规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广域网中,各物流企业甚至是企业中的业务部门都将自己的私有业务流
近年来,中国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在构建企业国际竞争优势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以从事出口销售为主的制造业企
航运市场上的寡头垄断和不完全竞争行为,导致各集装箱港口在其发展中只考虑个体利益,追求个体利益的最大化;与此同时,由于港口企业具有规模经济效益,不断扩大港口规模成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