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地域建筑的重要特征,自发性并未得到充分研究。本文在自组织理论框架下,通过对“自发性”的再阐释拓展地域建筑的研究范畴,进一步认识建筑地域性的内涵与生成机制,着重分析主观、非理性的因素如何自下而上地推动建筑地域性的发展。为进一步阐释自发性,自组织理论作为研究的框架被引入。自发性建造在组织方式上与自组织系统一致。地域性理论与自组织原理在阐释目标上具有一致性。自组织理论框架下,建筑地域性可划分为自发、自觉、自省三个层面;自发层面的地域性是研究重点。建筑的地域性既源于建筑,也源于建造者所受的空间限制;并非自然、人文因素下的必然产物。借助自组织理论框架,自发性建造可以表述为:为改善自身生存环境,以家庭为决策单元,不受外界特定指令控制,自主决策房屋的选址、形式、投资的行为或结果,是对传统民居,城乡住宅自建,城市违章建筑、加建、改建,街头经营设施搭建等行为中自组织特征的总结。作为一种基本的建造组织方式,自发性建造具有:存在广泛性、实施开放性、表现多元性三个主要特征,其中实施过程中时间、人员、规则、形态、目的上的开放性最为本质。作为大量个体行为的集合,自发性建造充分反应了建筑地域性自发生成的内在规律。在自发性建造的视野下,建筑地域性的影响因素可分为:基本原理、理性要素、非理性要素三个层次。自发性建造系统中六个自组织属性,学习与记忆、形式与功能分离、结构动态适应、形式不可预测、短程通讯、特征涌现,被用以对地域性进行再阐释。其中,短程通讯与特征涌现揭示了建筑地域特征的生成机制:微观、随机、主观的因素经过产生、成核、达到临界值、形成序参量的过程后,可以对周边环境进行导控,是促进建筑地域性形成、变化的重要因素;建筑地域性是一定地区范围内,大量建筑物共性特征的涌现。在认知建筑地域性生成机制的基础上,本文试探讨地域性由自发向自觉、自省转化的途径,提出了“界定性应答”方法强化建筑的地域性:界定寻找问题解决方法的地域范畴;不仅尊重地段的自然、文化限定,还尊重业已成形的“序”,并以此为策略进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