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山慈幼院和烟台恤养院,都是20世纪上半叶首屈一指的慈善救助组织,面临天灾人祸,社会上大量贫苦儿童无人救助的惨状,两院担负着使命感而创办。两慈善机构成立后,都建立了成熟的管理机构、制定了大量的章程规章、创办了从婴幼儿到成年一体的养教体系,并开设手工工厂解决学员工作,做出了可观的慈善成绩。民国时慈善组织的发展环大体可以归结为三点:天灾人祸导致难童数目的增多,政府救济不力依靠民间力量,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慈善组织的类型可分为民办官助和民办民助两大类。比较香山慈幼院和烟台恤养院的经费来源,可以看出前者是民办官助的慈善组织,后者是民办民助的慈善组织。对比两院在创办缘起和发展史略上的不同。从纵向上,考察两院发展的历史走向。香山慈幼院诞生的诱因是1917京直水灾,烟台恤养院则作为红卍字会常设永久慈业兼具救济孤婴的任务而出现。从两院的发展时间线和轨迹上,很容易看出,香山慈幼院的发展骤起骤落,烟台恤养院则是细水长流。对比两院组织建制,分析两院的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的不同,香山慈幼院尽管有着非常完备的组织建制,但在实际运营中却不尽理想,熊希龄几经改革院制,最终却更似纸上谈兵。烟台恤养院组织建制十分简单明了,但在实际运营中却快捷有效,两次改革院制改使本院的各机构职能更能贴近现实。比较两院经费来源,本文对比两院不同的发展历程,截取几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分析所赖以生存的资金来源,进一步指出香山慈幼院经历大起大落乃前期政府资助经费充裕后期却不足而致,加上经费自筹能力不够,苟延残喘。烟台恤养院由于规模小,前期依靠红卍字会资助和会员捐款,后期依靠实业自济,实现自主盈余,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比较两院慈幼教育,从幼儿来源、教师队伍、婴幼儿保育、教育方法和课程设置上看,香山慈幼院幼儿来源面向全国,其中不乏满清贵胄和富家子弟,教师实行聘任制。在婴幼儿保育上,经验充沛,方法科学。教育方法先进,课程设置也是严格按照国际标准来实行,相比之下烟台恤养院逊色许多。在办院前几年还要去香山慈幼院学习育儿经验。从教育成绩上,烟台恤养院以救活儿童,教以谋生技巧为主;香山慈幼院则是真正的施行“健全国民之教育”。两院在慈幼教育上都能博采中西之长,悉心养护院中儿童。全面来看,香山慈幼院在慈幼教育上的成就是烟台恤养院难以企及的。比较两院慈善成绩,香山慈幼院与烟台恤养院的慈善业绩都很突出,但是侧重点却不一样,烟台恤养院是一个综合性的组织,自创办后,承接了烟台红卍字会救恤孤、婴、残、嫠、产等弱势群体这一永久慈业。香山慈幼院则以救济孤贫儿童施以完全之教育为首要任务,寓救济于教育。从两院不同的发展结果来看,香山慈幼院前期的迅速发展固然得益于政府的大力资助,但其后期的衰落也是政府资助乏力所致,侧面上反映了慈幼院应变能力之欠缺。烟台恤养院面对政局动荡,一方面有着充足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依靠实业,顽强的生存了下来。香山慈幼院盛极而衰,烟台恤养院顺应时势而生又顺应时势而起,得出对当今慈善组织在发展运营中应遵循的启示:无论官助民助慈善组织的发展首先要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在实际运行中更要有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作为慈善救济组织,不但能救人,更要能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