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名义汇率粘性的原因及其经济效应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shisan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不断创出新高,而且继续升值的趋势非常明显。然而,在人民币升值之前的一段时间里(1995-2005年),却存在另外一个事实,那就是人民币汇率的超常稳定状态。我们把这种人民币名义汇率的超稳定现象定义为人民币名义汇率粘性。本文正是围绕人民币名义汇率粘性的原因及其影响来展开讨论的,以冷静、科学的态度在理论上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本文以西方汇率决定理论为基础进行路径上的梳理,并进一步说明西方汇率决定理论在我国适用性,从而提出具有特殊假设条件的人民币汇率决定理论。在研究人民币汇率均衡时,我们提出了人民币名义汇率粘性这一概念,并利用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进一步地,在名义汇率基本均衡模型的基础上,我们给出新的假定条件,提出了具有汇率制度不稳定性及调整成本的名义汇率均衡模型,对人民币均衡汇率的粘性做出解释。研究结果表明:在汇率制度具有不稳定性及动态不一致性的情况下,非常大的人民币汇率调整成本和相对比较小的汇率制度调整成本,是解释人民币汇率粘性的关键因素。最后,本文利用1995-2005年的有关数据,对人民币名义汇率粘性情况下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回归结果表明:在人民币名义汇率粘性的情况下,实际有效汇率与出口、进口及FDI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与国际贸易差额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同时,本文也给出了四个政策建议:增加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实现人民币真正意义上的有管理浮动;逐步完善外汇市场,改进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逐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实现人民币的自由浮动和国际化;发展和健全外汇市场,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其他文献
针对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UPQC常规控制中,其串并联变流器功能相对独立、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基于无功功率流的UPQC协调控制策略。应用所设计的UPQC系统结构,协调分配UP.Qc串并联变
中国目前几乎没有基于商业成功证明发明或实用新型具备创造性从而获得专利保护的案例,但美国因主张在商业上获得成功而具备创造性的案例却时有出现。文章介绍了中美两国涉及
自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倡导“稳健的货币政策”。2007年明确提出货币政策要“稳中适度从紧”,这是近十年来的“第一次”。自然地,政府对货币政策措辞的改变,引起了国内外
2005年8月,权证产品作为股权分置改革的一个对价方式,阔别9年后又回到了国内市场。那么,股票市场作为权证市场的基础市场,权证上市后对其有无造成影响,造成何种影响,二者之间
<正>石家庄井陉矿区采纳政协建议案,投资3000万元使采矿塌陷地变身生态公园。井陉矿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开采历史。由于长期超强度的开采,造成了大面积土地塌陷,同时也形成了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