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跟飞编队控制问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iuyun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航天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空间资源的开发越来越深入。卫星跟飞编队控制技术是空间服务和空间对抗的关键性基础技术,对它的研究将为卫星编队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本文以对空间非合作目标进行跟踪编队飞行服务应用为研究背景,开展了跟飞编队控制相关问题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跟飞编队构型设计:在给出本文研究的跟飞编队问题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相对动力学方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任务约束下的跟飞构型设计方案,推导了满足任务约束的构型初始化约束条件,给出了典型构型参数,为跟飞编队构型设计奠定了基础。(2)轨道交会控制与优化:在对跟飞编队问题涉及的交会任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Lambert冲量交会方法的交会控制算法,提出了考虑观测的双冲量交会求解算法;针对经典粒子群算法计算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了多邻域改进粒子群算法,通过经典算法验证,该算法效率远优于现有一些算法;随后,提出了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有限推力轨道转移控制优化方案,解决了轨道交会控制的求解与优化问题。(3)跟飞编队自主导航:针对跟飞编队的相对导航问题,设计了虚拟观测量及相应的测量矩阵,避免了求解雅可比矩阵的复杂计算;提出了模型误差在线估计算法,算法能够适应不同构型尺寸的编队导航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自适应扩展卡尔曼滤波的相对导航算法,算法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较高的估计精度;为了提高稳态情况下的导航估计精度,进一步提出了基于超球面分布采样变换的无迹卡尔曼滤波(UKF)跟飞编队导航算法,算法估计精度明显优于扩展卡尔曼滤波。(4)跟飞编队控制:在给出跟飞控制问题基本假设和标称构型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绝对轨道参数预报偏差影响分析,给出了推力脉冲控制脉宽调制解决方案;针对构型捕获与重构控制问题,提出了沿径向等速转移重构方案,解决了视线约束下的构型重构问题;提出了跟飞编队李亚普诺夫控制律,该控制律能够完成大偏差下的构型捕获与重构控制;为了提高稳态控制精度,提出了基于椭圆参考轨道的线性二次型调节器编队精确保持控制律,算法在轨道面内和法向方向进行独立控制,具有较高的构型保持精度。(5)编队安全防碰撞:在完成编队碰撞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碰撞因素解决策略;提出了基于拟瞬时最大碰撞概率的碰撞预警策略和基于变尺度直接逼近算法的编队碰撞预警算法,该算法明显提高了碰撞预警计算效率。(6)编队分布式仿真系统:为了解决卫星编队分布式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问题,提出了分布式仿真软件三层设计开发模式,并以此给出了编队分布式仿真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通过对卫星编队仿真数据管理任务的分析,提出了卫星编队仿真通用数据管理系统方案,该方案能够完成各种复杂仿真数据的管理任务,使得数据重用和管理更加便利。
其他文献
目的明确针灸穴位和经络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数字人数据和CT,MRI数据,对人体结缔组织断面图像进行标记和重建,并与中医经络相比较。对全身筋膜结缔组织支架进行生物进化和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是经济价值很高的树种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特色经济林干果。我国板栗色泽好,含糖量高、风味香甜、肉质细糯,受到国内外客商的欢迎。本试验主要
资源型城市是伴随着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发展起来的,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云南省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在全省
鉴于无源定位是现代电子侦察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将研究的重点聚焦于无源时差定位技术中时延估计的问题。无源时差定位,又称双曲线定位,是一种重要的无源定位方法。而时延估
<正>在转变发展方式要求下,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将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在技术创新方面将既注重高精尖更重"接地气",努力建设绿色油区,以此助力中国梦。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绿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内外贸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所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之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揭示了我国原有贸易发展战略隐含的风险和弊端,提出了我国开拓内需的重
本文选择从知识资本管理的角度来考量报纸内容生产的绩效张大,是基于报纸产业在数字化时代遭遇来自内部与外部多重生存压力所致,要求通过从经营层面到管理层面,释放生产力要
采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法在蓝宝石衬底上制备Ga、P掺杂的ZnO薄膜,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霍尔效应测试、光致发光谱对样品进行表征。通过Ga、P掺杂分别得到n
本试验选用初始体重(414.4±29.3kg),健康无疾病,体况相近的西门塔尔牛杂交后代28头,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根据蒸汽压片玉米的比例随机分为4组(n=7),试验Ⅰ组(0%)、试验Ⅱ组(3
水平导向钻是当前非开挖市政建设的主要设备之一。由于其施工过程是“不可见”的,必须准确探测施工区附近的地下管线,否则会带来很大的施工风险。本文针对当前地下管线探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