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职业院校承担着培养具有现代职业理念和良好职业操守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伴随着“以人为本”现代德育理念的发展,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的隐性德育回归。实现隐性德育和显性德育的有机统一,是提升高职院校德育质量的法宝。文章通过文献法探究了高等职业院校隐性德育的内涵、特征以及承载形式。高职院校隐性德育是指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工作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品德形成规律,自觉地在高职学生周围设置一定的环境和氛围,通过实践教学、环境习染、人格熏陶等,使受教育者得到情感陶冶、心灵的感化和哲理的启迪,从而发展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等方面素质的教育活动。德育理念彰显人的主体性、德育内容回归生活和实践、德育过程强调以情感人、德育方法注重交往和对话、德育环境的开放性和愉悦性、德育效果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是高职院校隐性德育的主要特征。高职院校中,隐性德育主要有物质空间类、组织制度类、心理文化类和显性课程四种承载形式。通过对天津三所高职院校隐性德育现状进行问卷调查,高职院校隐性德育还存在一定问题:显性课程德育内涵不够突出、物质空间类人文情怀不够彰显、组织制度类教育意蕴不够显著、心理文化类德育熏陶不够凸显等。通过比较研究法,探究了国内外隐性德育的成功经验,从五方面提出了优化我国高职院校隐性德育的有效路径:一是更新理念,构建“三全育人”的德育体系;二是学科融入,夯实隐性德育的“沃土”;三是加强师德建设,实现人格力量熏陶;四是完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五是注重实践渗透,铸造学生高尚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