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萧红小说中一个特殊的意象——“后花园”——的分析,认为在萧红小说创作历程中一直存在着一个“后花园”情结。萧红以小说来展现这种情结,表现了自己在不同境遇环境中的精神状态及灵魂诉求。
论文第一章:归纳了“后花园”情结的三种表现形式。一是直接对后花园进行描写,注重景物、意象,感情色彩的选择,带有回忆的自传色彩,笔法细腻如散文的抒情笔调;二是叙述和记录与后花园相关的人和事,尤以家族的人事为中心;三是在空间范围的迁移中表现“后花园”情结。以上三种表现形式,不是各自独立地存在于作家的不同创作阶段,而是共同存在于作家的整个创作历程中。
由于后花园情结主要表现在作家在哈尔滨、东京、香港创作期,因此论文第二章对“后花园”情结的分析也以这三个时期的作品为对象。这部分采用“细读”的方法对“后花园”情结进行分析,认为哈尔滨时期的“后花园书写”仅仅是一种无意识、不自觉的行为,但之后,作家独具特色的写作风格已出露端倪。东京时期的后花园书写,侧重表达“怀乡”情结。香港时期的”后花园”情结表明作家已经找到了精神返乡之所,完成了自己的灵魂寄居。
论文的第三章论述了后花园”情结”在三个时期有不同的特点,指出原因与作家当时的生存境遇和思想变化密切相关并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论文第四章对萧红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家乡”、“家园”这两种时空存在与作为精神还乡与灵魂寄居的“后花园”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前两种空间存在情感特点上分别是悲惨与荒凉的,不足以形成作家的精神返乡与灵魂寄居。
论文的最后部分,主要结合海德格尔“诗意栖居”并联系中外作家作品如契可夫《樱桃园》、沈丛文、许钦文等乡土小说家的小说对萧红小说后花园作为精神寄居与灵魂返乡进行了比较论述。
纵观全篇,本文主要采用了“细读”对作品进行分析论述。有些部分,考虑到作家的性别因素而特别突出了对作家“女性”性别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