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探讨胺碘酮对心肌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60-3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n=12):假手术组(S组)开胸后穿线做套环,但不收紧结扎线;缺血再灌注组(I/R组):收紧结扎线缺血30min,结扎线放松行再灌注120min;胺碘酮2.5mg/kg组(A1组)于缺血前10min静脉注射胺碘酮2.5mg/kg,然后以0.15mg/kg/min持续泵注至再灌注末;胺碘酮5.0mg/kg组(A2组)于缺血前10min静脉注射胺碘酮5.0mg/kg;胺碘酮5.0mg/kg组(A3组)于缺血前10min静脉注射胺碘酮5.0mg/kg,然后以0.15mg/kg/min持续泵注至再灌注末。分别记录缺血前10分钟(T0),缺血后30分钟(T1)、再灌注30分钟(T2)、再灌注60分钟(T3)及再灌注120分钟(T4)大鼠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并计算RPP(SBP×HR)。比较各组大鼠缺血期心律失常评分,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采用双抗体两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cTnI和CK-MB的浓度,采用Heidenhain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心肌缝隙连接蛋白Cx43的表达。结果1.各组大鼠HR、MAP、RPP在T0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I/R组、A1组、A2组和A3组的HR、MAP、RPP在T1、T2、T3、T4时点明显降低(P<0.05),与I/R组比较,A1组,A2组和A3组的HR、MAP、RPP在T1、T2、T3、T4时点明显升高(P<0.05),MAP仅A3组T2、T3时点比I/R组升高(P<0.05),其余各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组、A1组、A2组和A3组的HR、MAP、RPP同T0相比在T1、T2、T3、T4时间点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A3组的HR、MAP、RPP于再灌注的各个时点呈逐渐恢复的趋势;2.与S组比较,I/R组、A1组、A2组和A3组的心律失常评分升高(P<0.05),心肌梗死面积增加(P<0.05),血清cTnI和CK-MB的浓度升高(P<0.05),Cx43的表达减少(P<0.05);与I/R组比较,A1组,A2组,和A3组心律失常评分降低(P<0.05),心肌梗死面积减小(P<0.05),血清cTnI和CK-MB的浓度降低(P<0.05),Cx43的表达增加(P<0.05),其中A3组较A1组,A2组心律失常评分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减小,血清血清cTnI和CK-MB的浓度降低,Cx43的表达增加;3.Heidenhain染色法结果显示A3组心肌的损伤程度均低于I/R组、A1组、A2组。结论1.静脉应用胺碘酮可以有效减少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心律失常,同时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抑制大鼠血清cTnI和CK-MB释放,改善心肌的收缩功能,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中以5.0mg/kg加持续泵注组效果更为明显。2.静脉应用胺碘酮可能通过抑制大鼠缺血-再灌注期间心肌Cx43的表达并改善其分布来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