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轮胎胎面缺陷检测系统研究与实现

来源 :西安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f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增加,交通事故越来越频发,其中爆胎事故致死率极高。轮胎存在缺陷是导致爆胎的主要原因,如何准确且高效地检测轮胎缺陷,是轮胎检测行业的重点研究方向。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并实现一套汽车轮胎胎面缺陷检测系统,该系统基于机器视觉对胎面缺陷进行智能化检测,在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和客观性的同时,提高了检测效率,该研究为轮胎智能化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汽车轮胎胎面图像提取研究、胎面缺陷检测算法研究、胎面缺陷检测系统实现及测试。对胎面图像提取算法进行研究,是为了避免图像中背景对检测过程及检测结果的影响。通过相机标定获取内参矩阵和畸变矩阵,对轮胎图像做畸变校正、采用Gamma变换进行图像增强、使用Canny算子进行边缘检测、利用泛洪填充法做区域填充、使用闭运算进行形态学处理、提取最大连通域、将最大连通域图像和轮胎图像做逻辑与运算,最后实现了胎面图像的提取。经测试,该胎面提取算法能有效地将胎面部分从轮胎图像中提取出来。对胎面缺陷检测算法进行深入研究,根据不同类型胎面缺陷构建相应算法实现检测。针对胎面磨损的检测,研究中计算胎面图像的灰度共生矩阵,并分析四个特征值:能量、熵值、对比度、逆差矩,根据特征值的计算结果综合判定胎面磨损程度;针对胎面缺块的检测,研究中将胎面图像根据0度Radon变换结果的极值点做分割,并根据分割图像的90度Radon变换结果判定缺块的位置;针对胎面裂纹的检测,研究中分析了胎面裂纹的图像特征,并采用最大熵阈值分割算法提取图像中的目标区域,采用连通域算法和目标环状性度量对裂纹进行识别,研究出裂纹尺寸计算方法,根据裂纹宽度判定安全等级。最后,对各类缺陷检测算法进行了验证和测试,均达到预期效果。根据系统总方案搭建硬件测试平台和软件开发环境,根据研究的算法流程做相应的软件设计,并进行该系统的软件编程和系统调试。本系统利用PyCharm集成开发环境,采用OpenCV计算机视觉库,使用Python进行代码编程,实现了对轮胎图像的采集传输和分析处理,使用Qt Designer结合PySide2界面库开发了系统的操作界面,将检测结果展示在界面上,使用MySQL数据库对检测结果等信息进行存储,最终实现了该系统的功能。该系统融合了轮胎图像采集、无线传输、分析处理、界面显示、数据库存储等功能于一体,实现了汽车轮胎胎面缺陷的智能化检测。通过对系统的测试和结果分析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的检测准确率达到预期目标。
其他文献
高反膜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激光系统及光学仪器中,然而由于高反膜一般厚度较大,光学元件在镀膜后常常由于薄膜应力而引起较大的面形变化,这将使得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变差。为了降低系统中光学元件镀膜前后的面形变化,有必要建立多层膜热应力和残余应力模型,明确不同膜料和膜系下膜-基结构的应力分布和面形变化,才能设计并制备微变形高能激光反射膜。基于以上讨论,本文研究了熔石英基底(220×10mm)上激光高反膜的应力分
近年来,目标检测作为辅助驾驶系统获取视觉信息的核心技术,对道路障碍物自动检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真实的驾驶场景中,由于汽车通常行驶在道路区域,人行道区域障碍物对驾驶安全没有影响,因此获取障碍物的所处区域信息十分重要。本文在研究障碍物目标检测的基础之上,结合语义分割方法得到场景语义信息,开展了结合场景语义信息的目标检测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如下:(1)针对YOLO v4算法的目标检测模型准确率偏低
随着无线定位技术走进大众的生活,室内定位问题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由于受到室内环境复杂性与多变性的影响,室内定位误差常常比较大,特别是当非视距(Non-Line of Sight,NLOS)误差存在时,定位误差更加严重。论文以超宽带(Ultra-Wide Band,UWB)定位技术为出发点,结合C-T(Chan-Taylor,简称C-T)协同算法,在视距(Line of Sight,LOS)环境下提
在腐蚀防护领域,有机涂层有效保护金属基体,防止腐蚀反应发生。然而,在外界环境变化和机械损伤的作用下,涂层表面产生的微裂纹和孔隙可诱发局部腐蚀,导致涂层最终完全失效。自修复材料是一种能够自动感知和修复损伤的新型智能材料,在设计智能防腐涂料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传统自修复防腐涂层而言,存在的不足之一就是无法实现精准定向修复。同时,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存在大量污损生物,这就要求自修复防腐涂层在具备优异的防腐
随着铁路客运向高速发展,铁路货运向重载方向发展,无缝化钢轨焊缝热处理技术得到了广泛地使用。钢轨接头焊接是无缝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焊接本身具有加热温度高、加热速度快、高温停留时间短、局部加热温度分布不均匀,同时焊接接头的局部也极易产生硬化、软化等现象,再加上焊接接头本身受力的复杂性,使得无缝钢轨的断裂大部分发生在焊接接头上,成为线路运营的薄弱环节。本文以U75V钢轨焊接接头为研究对象,首先,对钢
随着旋翼无人机的普及和换代,针对旋翼无人机的监管和反制问题也亟待解决。弹药反制无人机在众多反制手段中硬反制的特点让多方关注。战场环境日渐复杂,改善弹药及引信环境适应性,提高探测可靠性成为各国时下重要的研究方向。复合探测可以有效解决单模探测环境适应性不足、识别概率不高等问题,开展无线电/声复合探测原理及目标识别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战场需求和科研价值。本文针对近场环境下旋翼目标的探测识别,采用无线电/
作为一类特殊曲面型金属类零件,弯管广泛应用于我国航空航天、能源传输、汽车制造、医疗器械等行业,弯管复杂的空间形态和滞后的测量手段导致其难以满足精密装配的需求,准确、高效与完备的弯管测量技术成为国内外弯管制造行业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针对国内外弯管测量存在的测量精度差效率低的问题,本文对基于双目视觉的弯管测量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根据弯管空间形态复杂多样的特点,本文把弯管测量简化为弯管中心线的空间参数测
几何精度测量是汽车发动机凸轮轴制造工艺的关键环节之一,传统接触式测量具有高精度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效率较低和可能对测量表面造成损伤的不足。鉴于此,研究基于图像与坐标方法相结合的凸轮轴测量关键技术,包括测量系统方案、几何误差补偿技术、图像边缘检测技术等,为凸轮轴几何尺寸高效测量提供技术支持。首先,设计了凸轮轴测量系统总体方案,根据凸轮轴的主要特征进行测量系统需求分析,采用图像与坐标测量相结合的方法,
中文手语(Chinese Sign Language,CSL)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手语系统之一。CSL中的自动识别和生成技术,是实现聋哑人和正常人之间的双向通信的关键技术。但是,以前的大多数研究都只关注于手语自动识别方面的研究,仅能够用于从聋哑人到正常人单一方向的通信,无法达到双向交流的目的。为了解决从正常人到听障人群的通信问题,实现聋哑人与正常人之间的无障碍地双向沟通,需要依靠手语生成技术以实现
制导光纤线包通常在缠绕、固化工艺过程后会产生残余应力。在光纤线包存储时,线包由于受残余应力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光纤易出现损耗,机械强度降低,较容易出现光纤断裂。因此,在光纤线包制作完成后,需进行线包的热时效工艺,目的在于控制和消除线包的残余应力。进行线包的热时效工艺试验时,通常难以直观的观察到线包在热时效工艺中的应力分布,且由于线包结构的特殊性,目前没有办法对光纤的热力学性能、线包的应力分布进行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