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恩寺,位于广东省西部的云浮市新兴县六祖镇(原集成镇)内龙山脚下,距城13公里,始建于唐代高宗弘道元年683年,至今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与六祖惠能祝发道场广州光孝寺,毕生弘法道场曲江曹溪南华寺鼎足而立,并称六祖三大祖庭。国恩寺既是六祖的故居,又是六祖晚年弘法、圆寂以及辑录六祖“法宝坛经”的圣地而扬名海内外。国恩寺在它1300多年的历史中经历了多次的大小维修,目前寺庙规模相对鼎盛时期已经缩小很多。主体为三层次横列长方形巨石砌成的平台构筑,依着山势,次第增高。内分三进,即天王殿、大雄宝殿、六祖殿。两廊还有达摩、地藏王、目莲、文殊、普贤等诸佛殿和禅房,寺侧有观音堂、报恩塔等建筑物。寺庙地处龙山山脚处,群山环绕,古木参天,环境优美静逸,寺内建筑朴素幽雅,凝聚着禅宗的追求自我解脱的适意人生哲学以及自然淡泊、清净高雅的生活情趣。在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龙山国恩寺是云浮市乃至广东省重要的文物遗产,为免寺庙建筑在日益加速的现代化建设发展进程中遭到破坏,珍贵的建筑特质伴随着它所承载的文化慢慢湮没,我们必须结合新兴县六祖镇的规划设计,认真研究和保护更新国恩寺的建筑及园林环境的策略方法,让这沉淀千年的宗教文化及亘古的建筑景观在城镇的现代化发展中完好传承、重焕光彩。基于上述出发点,本文立足于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龙山国恩寺保护和更新问题。首先,从广东新兴国恩寺的历史建筑环境调研入手,在全面研究国恩寺历史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国恩寺的建筑与文化价值特征;进而,在比较中日禅宗寺院的特征当中挖掘中式禅院的传统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恩寺原佛殿片区建筑与园林的传统特点,为国恩寺新佛殿片区的规划设计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然后,论述了国内外关于历史文物建筑环境保护与更新的政策理论,使国恩寺历史建筑环境的保护与更新的策略研究工作是在严格的规章制度与原则下进行的;最后,提出切合国恩寺实际情况的禅宗寺庙及其园林的保护更新的对策,并指出目前国恩寺新佛殿区规划设计方案的不足。文章的研究成果可供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部门参考借鉴,也为古建筑特别是寺庙建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