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上的北魏是一个极其动荡的时代,正是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使得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交融,艺术风格更加多样。魏碑书法作为众多艺术中的一种,其笔法质朴淳和,点画浑厚,骨法洞达;其结构气势雄强,变化丰富多姿;其数量之多,种类之广也是其他书体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作为上承汉晋隶书,下启唐宋楷书的魏碑,成为了书体演变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反映出历史与文化的演变轨迹,而且也象征着书法为人类的精神文明作出了特殊的贡献。而今研究魏碑书风的学者每当谈到“魏碑体”,言必说“洛阳”,书必话“龙门”,但对于大同的北魏石刻和墨迹则鲜为人知,这可以说是魏碑风格研究的一大缺憾。这一时期的书体之所以极少被提及,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因为它处在一种不成熟的初创阶段,但正是由于这种“不成熟”,使平城时期魏碑书法兼具隶书与楷书两种不同风格的书体特征。笔者将通过研究对比,尽力剖析大同地区平城时期魏碑书法的魅力所在。本文将从四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主要总结平城时期大同地区的所存石刻以及阐述其大量产生的原因。第二章主要针对平城时期大同地区目前出土的石刻进行具体分析,从笔画形态入手,归纳总结出有地方特色的风格。再从结字的角度将石刻划分为几种不同的样貌特征进行对照比较,以此充分体现大同地区石刻的独特性。第三章分析平城时期书法风格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十六国时期的书风影响,平城时期政治社会的发展,以及当时社会书法名家的书风取向。第四章阐述平城时期石刻书风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以及学者在今后创作中可以借鉴的书法风格。笔者认为只有通过对平城时期大同地区的石刻进行细致比较才能把握其特有的地方风格并将其特征融入实践创作中,借古开今,为今后的楷书创作注入新鲜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