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基因治疗一直是基础与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其涵盖范围甚广,近年来兴起的诱饵(decoy)策略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h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常用手段,但治疗后的再狭窄问题严重制约着其疗效的发挥。为此,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探索了基因治疗防止PTCA术后再狭窄的效果,并取得了很多进展和成果,但截至目前尚无理想的可行性方案。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TF)E2F在细胞生长周期中起主导作用,是诱饵策略中经常选用的靶TF。不同的转染措施显示,转染E2F诱饵寡脱氧核苷酸(简称诱饵寡核苷酸,oligodeoxynucleotides,ODN)于损伤的血管区域后,可程度不同地抑制局部E2F的活性,阻断其对下游基因的激活,抑制下游基因的表达,减轻局部细胞增殖和内膜增生,从而有效防止再狭窄的发生。但所用转染途径往往存在操作复杂、转染效果较差、维持时间过短和一定的不良反应等问题。为此,进一步探讨更理想的转染方法甚为必要。 目的:以球囊损伤颈总动脉的大鼠为对象,探讨:(1)生物蛋白胶溶解E2F裸硫代磷酸化诱饵ODN的可行性;(2)经血管外膜局部涂抹含E2F诱饵ODN的蛋白胶制剂转染ODN的效果。 方法:将E2F诱饵ODN溶于生物蛋白胶催化剂专用溶剂中,观察其物理性状变化及与主体液反应情况。选取Wistar雄性大鼠72只,随即分为6组:假手术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