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发出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1]因此,高度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充分调动他们的从业积极性和热情,不仅是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是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大势所趋,更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保障。进入21世纪以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发生了由传统的管理者向现代的服务者的转变。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由于高校辅导员所承担工作的特殊性,使得其中的一部分人在急剧变化的形势面前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职业倦怠和心理失衡。目前,辅导员职业倦怠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各省份先后出台了一些政策,旨在深入探寻现存队伍中职业倦怠成因及解决对策,充分认识和考虑辅导员的内在需求,创建系统规范、灵活有效的辅导员激励和保障机制,在体制建设、晋升制度等方面推出了一些新的举措,更大程度地帮助辅导员发挥工作潜能,迸发工作激情,帮助他们确立积极健康的人生与职业态度,这必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切实维护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和谐稳定性、充分发挥辅导员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作用起到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共包括四个部分的研究内容:第一部分阐述了职业倦怠的涵义及其发生的理论根源;第二部分在界定辅导员职业倦怠涵义及其理论根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在描述表现的基础上,对产生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的成因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剖析;在成因剖析的基础上进而得出第四部分内容,即在新形势下规避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具体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