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P的可视电话中H.263+编码器的实现及其优化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q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单一的媒体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如何在现有通信网络的条件下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多媒体服务已经成为倍受人们关注的话题。与此同时,国际电联标准化组织先后推出了一系列与多媒体通信相关的协议。如基于ISDN网络的H.320系统、基于局域网的H.323系统、基于PSTN网络的H.324系统等,这些协议的颁布一方面保证不同厂家的产品能互通兼容,促进市场的有序发展;另一方面大大加快了多媒体通信发展的步伐,同时也使现有的通信网络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特别是ITU—T推出的基于IP分组网络的多媒体通信终端协议—H.323,为基于IP的多媒体通信提供了规范。 在过去二十多年里,数字信号处理(DSP)由于有比单片机更加适合于数字信号处理的软件和硬件资源,可用于更复杂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比专用芯片有更强的灵活性、可升级性和更低的成本,这些特点使得DSP在通信等领域得到极为广泛的运用。 基于以上的情况,我们进行了基于H.323和DSP的可视电话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可视通信中最关键的技术环节是图像的压缩和解压缩。目前ITU已经有不少视频压缩的标准,如H.261,H.263,H.263+,H.263++,MPEG1,MPEG2,MPEG4,MJPEG以及基于离散小波变换(DWT)的图像压缩编码。究竟选择哪种标准取决于系统的清晰度要求以及信道的带宽。对于ISDN、PSTN、以太网等低速率信道,我们选择低码率视频编码标准H.263进行图像的编解码,这是一种码率和图像质量折衷的编解码标准。 本文将着重介绍H.323和H.263+协议,特别是H.263+的算法实现及其基本项的优化策略,同时还对比了现在常用的几款DSP,并对TM1300及嵌入式系统中常用的实时操作系统(RTOS)PSOS+做初步介绍,最后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张望。在第一章中我们对IP可视电话的发展历程和前景进行介绍和分析,并对其系统结构进行简要介绍。第二章我们将介绍H.323协议栈。第三章将对PHILIPS TM1300的结构、特点及其实时操作系统PSOS+进行介绍。第四章将着重介绍H.263+协议及实现算法,对运动估计、DCT、量化和码流控制等算法的实现进行了重点介绍。第五章将重点介绍基于TM1300的优化方法,对运动估计,DCT和量化的算法优化以及指令级的优化进行了介绍。第六章将介绍系统的实现结构及其性能指标。
其他文献
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是下一代无线通信的核心技术,具有频带利用率高、抗多径干扰能力强、抗频率选择性衰落能力强等众多优点,但是
期刊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普及和人们对多媒体信息需求的不断提高,低码率的图像压缩编码技术成为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模型基图像编码方法由于在码率和图像质量性能上比传统编码方
嵌入式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其发展到了以网络为应用的第三代。网络时代如何使许多人缺乏PC或不熟悉计算机操作的用户登录网络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通讯系
本文通过对Web应用的安全风险分析,提出了组合访问控制技术、应用代理技术、缓存等技术的Web应用细粒度访问控制模型,并设计了一种模型样机系统,其作用能够检查进出内部网络的We
当前,信号处理的一个明显特征是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的大量采用。在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中,并行处理由于蕴含着提高处理速度和解决大规模问题的巨大潜力,已经成为这一领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