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发展与国际分工专业化的加深,为跨国采购、全球供应链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使全球制造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上世纪90年代形成理论体系的跨国采购、供应商管理思想在各国经济活动中得到实践。改革开放和WTO的加入,为中国出口贸易的飞速发展、迅速融入全球供应链提供了契机。凭借丰富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中国商品的出口额呈现出持续快速的增长态势。到2005年底,跨国公司在中国的采购额占中国出口总值的1/10以上,其中80%左右是由制造企业提供的。但“中国制造”目前仍停留在较低的水平。2005年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只占世界500强营业收入的5.4%,资产总量占其总量的5.7%,利润只占其利润总额的5.33%。[9]
中国制造企业如何适应跨文化管理,更好地融入全球供应链;2008年开始的全球经济危机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中国制造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如何在机遇和挑战中发展壮大。
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分析采购以及供应商管理的基本理论出发,总结了跨国采购以及供应商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结合卫浴行业的具体实例,用定性分析和案例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中国制造企业必须完善自身的制造,服务能力,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同时必须应对全球供应链的挑战,适应其要求,更好地融入全球供应链,保持中国制造的优势。本文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如何应对跨国公司在中国采购出现的新动向,比如更高的原材料技术要求、产品认证和“零”库存的物流供应链:贸易中的非关税技术壁垒的逐渐加严。
(2)当前面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严重威胁,中国制造商如何度过难关;中国的“苏丹红”,“三聚氰安”等事件的发生,造成了国民乃至世界对中国产品质量有不安全感,中国制造商又应如何应对由此引发的质量信誉危机,并杜绝其再次发生。
(3)“中国制造”应提高整体水平,逐步自我完善,融入全球供应链。
本文第一章绪论部分阐述了课题研究的来源、目的、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第二章跨国采购及供应商管理理论概述,阐述了相关的跨国采购理论和供应商管理理论;第三章以卫浴行业为例阐述了中国出口的现状,分析面临的具体问题,第四章以在中国采购的W公司为例,阐述跨国公司在华采购及供应商管理的现状与要求;第五章从供应商管理的角度,提出应对新经济形势与融入跨国供应链的建议,也是笔者重要阐述的观点;最后结论与展望。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结合自己工作经历,分析中国供应商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认为中国制造商应从改善包括质量管理出发,自身完善,增强综合竞争力管理;并延伸产业链,实现产品多元化,积极应对经济危机的观点,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因本文作者水平有限,加之数据是来自一个行业一个公司,不是经过广泛的社会调查得到的数据,有一定的局限性;论文主要是用定量分析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