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现实技术在中等职业学校实训课程的实践研究

来源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wei_0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信息专业实践课程是学习电子技术的重摘组成部分,也是促进中职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联系的关键。中等职业学校应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枯涩难懂,理论知识抽象,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实践课程中利用新型信息技术改进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增强现实技术作为新兴的信息技术,具有沉浸性,实时提互性的特征,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增强现实系统能真实的模拟实物三维模型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使得学生学习变得简授高效。本文通过阅读天量文献,对增强现实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针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实践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教育实验法,资料收集法等研究方式进行课题研究,主摘内容包括进行增强现实技术的教学可行性分析,教学案例设计,教学模式设计,教学课程实践和实践研究分析五个方面,通过研究记录结果分析增强现实技术在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中的优势。在课题实践中,通过视听教育理论,心流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设计了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教学案例,以天天市电子技导学院电子信息专业一年级两个班级的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案例实践。(1)为实验班级,利用增强现实技术进行课程教学,(2)班为对照班级使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数据分析采用问卷调查,习题测试卷,学习态度测量表在实践教学中进行测量,以“经验之塔”理论模型中“抽象经验,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作为教学课堂行为评价指标,并将测量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结果表明,将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实践课程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程知识。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教学活动能够维持学生课堂注意力,学生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学习主动性更强。通过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总结,分析课题研究存在的不足,为将增强现实技术引入中等职业学校实践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采用传统熔融法研究了以湖南衡山钠长石为主要原料,能在1300℃以下得到合格玻璃。烧结法制备β-CS为主晶相的建筑微晶玻璃的配方;钠长石与石英的最佳比例是100:26,由以上原料引入
海陆交界的滨海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具有鲜明的环境特征。这里物能交换频繁,千百年来一直是人类聚居和文明交流的热点;同时也因其人地关系复杂,人口经济的集聚与海陆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变得尤为突出,而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更是加剧了滨海地区的生态敏感度。我国海岸线绵长多变,海岸类型丰富多样,各滨海地区的地域特征差异明显且各具特色。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滨海观
通过文献分析法、开放式问卷法和行为事件访谈法(BEI),收集营销人员胜任力特征指标,并在此基础上设计问卷开展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构建营销人员胜任力模
小微企业由于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难以通过传统的金融渠道进行融资,从而制约了小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P2P网络借贷平台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开辟
第十一届亚运会运动员村位于北京市区正北,北中轴路与北四环路交汇处以东。亚运村总面积为199万m~2。北京市住宅建设总公司承担了150万m~2的施工任务,主要包括:汇宾大厦,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