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下,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化时代,电子信息产业作为网络时代的主导产业,对人类社会的变迁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全球范围内,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地区集聚效应突出。产业集群作为产业空间分布的一种组织形式,通过大量相关企业及其支撑机构在空间上的聚集可以获得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知识外溢等经济效益。国内外产业发展的事实表明: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对增加区域产值、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以及就业等具有重要的作用。现今,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经济放缓,制造业产能过剩,依靠传统制造业拉动经济增长的优势减弱。不同于传统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属于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对区域贡献作用显著。此外,随着工业4.0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长三角是我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之一,已经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区域产品特色突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集群竞争力不断增强。但与国内环渤海和珠三角地区相比,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存在:结构不合理,“重硬轻软”现象严重;电子信息制造业的集聚能力和专业化程度低于珠三角;上海市作为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引擎”,软件业有待于提高。与国外典型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比较,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低,对区域就业及人均产值贡献率低,集群内人才资源结构不合理,投融资机制不健全,产业价值链低端,企业本地化效应弱,产学研机制和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本文通过对美国硅谷、印度班加罗尔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认为:电子信息产业是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电子信息产业作为网络时代的主导产业已经成为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长三角地区应借鉴国外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经验,加快调整产业发展战略,推动产业重心向第三产业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加快集群内电子信息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创新教育和科技体制、投融资机制,完善中介服务等措施,不断优化园区环境,提高集群的竞争力。本文基于国内外比较视角,对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一方面,通过对典型国家产业发展的现状研究,进一步丰富电子信息产业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影响的理论内容;另一方面,研究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不仅为本土产业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而且也能为国内其他地区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