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探讨与脑动静脉畸形所致颅内出血可能相关的血管构筑学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15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8例脑动静脉畸形(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CAVM)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全部患者均经脑血管造影(DSA)确诊,脑出血均经颅脑CT证实,部分患者行颅脑CTA、MRI或MRA检查。将脑动静脉畸形病灶的位置、大小,供血动脉的数量、直径,引流静脉的数量、方式等因素作为观察内容;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或接近统计学差异的指标带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进行分析,探讨与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相关的血管构筑学危险因素结果:本组88例患者中,男性45人,女性43人,年龄15~80岁,年龄中位数40.5岁;病程2小时~40年,病程中位数31月。破裂出血48例,占54.5%。χ~2检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脑AVM具有以下血管构筑学危险因素时,脑出血的风险更高:脑AVM病灶体积≤2cm的微小型及小型的畸形血管病灶共24例,发生出血20例,占83.3%,相对于大型及巨大型的出血风险更高,P<0.05;供血动脉≤2条的33例患者中有23例出现了出血,占69.7%,相对于供血动脉≥3条的出血风险更高,P<0.05;供血动脉直径为0.5~1.0mm的19例患者中17例出现出血,占89.5%,相对于供血动脉直径>1.0mm的出血风险更高,P<0.005。引流静脉数≤2条的64例患者中42例发生了出血,占65.6%,相对于引流静脉数≥3条的出血风险更高,P<0.005;仅深静脉引流的12例患者中出血者10例,占83.3%,相对于深静脉引流及混合引流的出血风险更高,P<0.05。而脑动静脉畸形病灶位置、脑引流静脉扩张、脑引流静脉狭窄及有无动脉瘤与脑出血的风险无明显相关性:脑动静脉畸形病灶位于幕下者6例,其中出血者5例,占83.3%,与幕上组相比,P>0.05;引流静脉扩张20例,出血者9例,占45.0%,与引流静脉无扩张相比,P>0.05。引流静脉狭窄17例,出血者10例,占58.8%,与引流静脉无狭窄相比,P>0.05。供血动脉有动脉瘤者6例,出血者5例,占83.3%,与无动脉瘤者相比,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VM大小、供血动脉数量、供血动脉直径、静脉引流数量对是否出血有显著的影响;静脉引流模式有一定影响;而脑AVM位置、有无动脉瘤、静脉扩张及静脉狭窄与是否出血的影响尚不显著。结论:脑动静脉畸形的出血风险与畸形血管病灶的大小、供血动脉数量及直径、引流动脉的数量相关,与引流模式可能相关,与动静脉畸形病灶位置、引流静脉扩张、引流静脉狭窄及有无动脉瘤尚无明显相关性。即当畸形血管病灶直径大小≤2cm,供血动脉数量≤2条,供血动脉的直径≤1mm,引流静脉数量≤2条或引流静脉模式为单纯深静脉引流时,脑AVM破裂出血的风险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