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也是山体滑坡广泛分布的国家,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有新老滑坡约30万处,其中灾害性的约1.5万处。近几十年来,人类的工程活动越来越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遇到的滑坡稳定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尤其是铁路、公路以及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各种复杂地质地形条件遇到了大量的滑坡问题,给工程的安全生产建设带来了严重威胁和危害,因滑坡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更是触目惊心,因此工程建设前有必要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正确的分析评价及防治方案研究。本文以红椿镇老街滑坡为研究对象,在概述滑坡区地质环境背景的基础上,探讨了红椿镇老街滑坡形成原因,分析评价了该滑坡的稳定性,并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及治理方案设计,所得结论如下:(1)红椿镇老街滑坡位于紫阳县红椿镇,长300m,宽70~115m,主滑体厚约0.5~30.0m,平均厚度14.0m,主滑方向153°,滑体规模约3.0×105m3,主要为残坡积土与基岩,由四级滑坡组成,地质结构复杂,属中型残坡积及碎裂岩层切层复合滑坡。(2)降雨是该滑坡形成的主要外因,降雨后地表水直接渗入地下,或通过滑体后缘裂缝渗入滑坡体,地表径流少,直接从滑面流出;软弱夹层的存在导致降雨对滑坡稳定性影响很大,同时,人们在坡脚开挖对边坡的稳定也产生很大的影响。(3)采用极限平衡法对滑坡的稳定性分析得出:在天然状况条件下稳定系数介于1.10~1.71之间,处于稳定状态;在饱水状况条件下的稳定系数介于0.75~1.27,处于变形和滑动状态;滑坡在天然饱和状态下的剩余下滑力约为1050kN/m,在暴雨状态下的剩余下滑力约为1190kN/m,这一计算结果与野外宏观判断的结论一致,说明该滑坡在天然状况条件下处于稳定状态,在饱水状况条件下处于变形和滑动状态,需进行加固处理。(4)采用Geo-Slope软件对红椿镇老街滑坡进行数值模拟得出:在天然状态下滑坡是稳定性较好,滑坡整体基本稳定,在饱水状况下滑坡整体失稳的可能性较大。(5)对红椿镇老街滑坡进行治理方案优化,提出主要为抗滑桩支挡+坡体内、外排水优化方案,经验算,治理后滑坡的稳定性满足《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