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经济增长常伴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结构的调整变化,城市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伴随着城市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不断提升而产生、发展并加速。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在《现代经济增长》一书中指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并不是两道毫无关系的平行线。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城市化对三次产业有着一定的优化、提升、带动作用;而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及有序演进有助于推进城市化发展的进程。我国已经进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时期,也进入了产业结构调整的转型期,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速城市化进程、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城市现代化是我们新时期面临的重大战略选择。针对改革开放以来上海郊区城市化的现状,本文通过郊区城市化发展的各种推动力的分析,从郊区人口城市化、郊区工业城市化和郊区配套设施城市化三个角度对上海郊区城市化发展的进程进行分析。从郊区人口城市化研究中,上海10年间郊区人口快速增长,而市区人口的增长速度比较缓慢,部分区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在人口分布上呈现市区和郊区趋于平衡的态势;郊区经济城市化体现在工业化的合理发展,工业产业布局的主要特点为工业生产主体由中心城区向周边地区扩散,生产主体向郊区工业园区集中;随着郊区人口和经济的发展,郊区生活的配套设施也随着提升。但是上海郊区城市化现在具备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相比于近郊区,远郊区的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也是今后城市化整体发展的重点区域。目前上海已呈现后工业化时期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入发展转型的重要时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也面临战略性转变,并呈现出特有的方向与重点。同时,产业对外转移已成为上海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其趋势体现于规模扩张型、功能整合型和战略扩张型产业转移。上海的产业具有生产性服务业迅速成长推进服务经济快速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支柱产业内部的比较优势转换、国际大都市城市功能形成中的产业分工整合的特征。而随着上海产业的规模扩张和对外转移,上海郊区产业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郊区产值在全市整体产值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并具备了良好的机遇和有利的条件。鉴于对于上海郊区城市化的发展和郊区产业结构的调整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两者存在着内在联系,因此,本文以闵行区为例,选取2005~2012年的相关数据,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两者的数量关系。闵行区的城市化水平发展迅速,产业结构水平的发展相对平稳,城市化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协调水平较高,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水平保持在良性协调。通过Pearson相关性检验,证明闵行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存在一般的正相关性,但相关性属于一般相关,说明闵行区城市化的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存在的滞后相关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