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苗期和幼穗分化期与杂种优势相关的miRNA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gl98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Oryza sativa)是人类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尤其是杂种优势优势的利用对提高水稻产量具有重要作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分子机理对水稻分子育种有着重要作用,也是人们一直在做但没有完全弄清楚的课题。本研究利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恢复系蜀恢527(SH527),以及利用蜀恢527为轮回亲本,ZDZ057为供体亲本构建的产量导入系WD7,分别与不育系协青早A(XA)杂交,经过多年的产量鉴定发现,杂交种F1(XA/SH527)表现出比F1(XA/WD7)高产优势,以此为研究基础,两个杂交种及其亲本在苗期和幼穗分化期为材料,通过基于Solexa原理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两个时期差异表达的miRNA及其靶基因,结合两个时期表型数据,获得如下结果:1.两个杂交种在苗期(四叶期),叶绿素含量、白根数、白根长、茎高、叶长、叶宽、地上部鲜重及干重都比相应的父母本的中亲值高,而且F1(XA/SH527)在叶长、叶宽、地上部鲜重及干重比F1(XA/WD7)高;并且在分蘖初期,F1(XA/SH527)的分蘖数要多于F1(XA/WD7)。2.两个杂交种及其亲本两年的产量平均表现为:F1(XA/SH527)>SH527>F1(XA/WD7)>WD7>XA,在千粒重、每穗实粒数也表现出上面的趋势,在结实率上则表现为:SH527>WD7>F1(XA/SH527)>F1(XA/WD7)>XA。3.利用高通量测序,发现所有miRNA(已发现和未知)的种类,幼穗分化期多于苗期,而已知miRNA的种类则表现出苗期种类多于幼穗分化期;F1(XA/SH527)与其双亲共同发现的已知miRNA种类在苗期和幼穗分化期分别为361和328;而F1(XA/WD7)与其双亲共同发现的已知miRNA在苗期和幼穗分化期分别为356和314。4.利用子代和相应亲本的中亲值比较发现,miRNA的作用方式既有加性又有非加性,而且以非加性为主,非加性中超高亲和超低亲占大部分。5.在同一时期不同材料间,差异显著的miRNA有79个,并利用在线软件ps RNATarget对其进行靶基因预测,预测到靶基因有477个,GO功能注释发现,靶基因大多为转录因子,也有一些靶基因与酶活性、代谢途径有关,它们涉及到信号转导、转录翻译、物质能量代谢、逆境胁迫等方面。6.父本与杂种优势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关系,F1(XA/SH527)和F1(XA/WD7)间差异显著的miRNA与SH527和WD7间差异显著的miRNA大多数相同,且表达模式也大部分相同;两个F1与其双亲的中亲值比较发现,有5个差异显著的miRNA家族:MIR395、MIR397、MIR398、MIR408和MIR528家族,5个家族均表现为下调表达。认为它们与杂种优势有关。结合前人研究和本实验结果表明miRNA通过对基因的调控来调控杂种优势的形成。
其他文献
试验于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安徽农业大学农萃园试验基地进行,供试材料为烟农19(冬性品种)和淮麦30(弱春性品种)。研究了不同时期低温胁迫对两种基因型小麦及喷施6-BA和新美
以5010、502、S_2、S_4、农大五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进行幼胚培养,通过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分化和植株再生试验,对影响玉米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胚性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优化了一套诱导、继代和植株再生的方案;从细胞学、生化指标、分化植株的苗期以及成熟期性状的角度对继代各代胚性愈伤组织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并拍摄到了一些变异类型的图片;分析了2,4-D的效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2,4-
本文为实现杂交狼尾草牧特利良种与良法的配套,2003~2005年在内蒙古西辽河平原进行系统地试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生长及品质动态杂交狼尾草牧特利在内蒙古西辽河平原种植,生
玉米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但长期以来,玉米种质资源贫乏是我国玉米育种的突出问题,尤其是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更突显了饲料玉米种质的欠缺,所以有必要补充新的种质,扩大种质资源的利用。玉米多叶材料是从美国引进的一种新型种质,其特点是:穗上叶片数多,一般可达8~25叶,叶片上冲,植株高大,茎杆粗壮,根系发达。为了更好地将这一种质资源利用于饲用玉米的育种工作,有必要对多叶性状的遗传作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以穗上叶
沙漠化是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也是全球研究的热点问题。地处北方农牧交错带科尔沁沙地南缘的彰武地区,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双重影响及其叠加作用,土地退化
本试验以小麦沈农9625、沈农138、辽春10号;玉米品种以沈单10号、唐抗5号、农大108号、沈粘1号为试材,对小麦复种、小麦20cm+40cm模式套种玉米和小麦120cm+80cm模式套种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