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伤发生肝衰竭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ter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据国内研究报道药物性肝损伤病例逐年递增,我国DILI的发生率在普通人群中达到23.80/10万人,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据文献报道,目前约有超过30000种的药物及化学制品可能引起肝脏损伤,上市的药物中具有潜在肝毒性有1100多种。国外研究显示对乙酰氨基酚、抗菌药、NSAIDS、胺碘酮、抗结核药等是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常见病因。我国研究显示中草药、抗结核药、抗微生物药、解热镇痛药、抗肿瘤药排列在药物性肝损伤病因前五位。目前国内外有众多研究表明高龄、女性、慢性病、饮酒史等是DILI的易感因素。在药物性肝损伤研究网络前瞻性研究中,至少6%患者既往有慢性肝病病史。随着药物性肝损伤病人逐渐增多,药物性性肝衰竭患者并不少见,严重影响了病人预后甚至危及生命。因疾病严重程度不同,发生药物性肝衰竭的危险因素与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可能不同。国内外现阶段研究表明:药物性肝损伤病人进展为重型肝炎可能与病人存在基础肝病、年龄、就诊时间、诊断分型及体重指数等相关。目的本课题结合近年来药物性肝衰竭的研究热点,探讨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发生肝衰竭的危险因素,并分析药物性肝衰竭患者的预后,为患者提供早期预防和合理治疗。方法搜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近7年住院的66例药物性肝衰竭患者为肝衰竭组,对应选择与肝衰竭组患者住院时间接近的66例药物性肝损伤未发生肝衰竭患者纳入肝损伤组,回顾性分析药物性肝损伤发生肝衰竭的危险因素。根据66例药物性肝衰竭的预后分为好转组和无效组,分析药物性肝衰竭的预后影响因素。选取的因素有年龄、性别、可疑药物种类、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WBC、PLT、Hb、ALT、AST、ALP、Tbil、Scr、INR等)。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绘制ROC曲线。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本院药物性肝衰竭的发病率男女比例相当,年龄以中年人为主。药物性肝损伤女性发病率更高,年龄以中年人为主。肝衰竭组患者经治疗后好转率约48.5%。2.中药,抗结核药,感冒药依次是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最常见可疑药物。抗结核药,中药,感冒药依次是发生药物性肝衰竭的最常见可疑药物。临床类型均以肝细胞损伤型最常见。3.肝衰竭组和肝损伤组分析结果:合并乙肝、饮酒史、药物种类、CTP评分、MELD评分以及实验室检查值(Hb、PLT、空腹血糖、白蛋白、血氨、γ-GGT、PTA、WBC、Tbil、AST、AST/ALT、INR)在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乙肝基础病,白细胞升高,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为发生肝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4.好转组和无效组分析结果:实验室检查值(血红蛋白、白蛋白、ALT、PTA、总胆红素、INR、AST/ALT)、MELD评分、CTP评分在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高CTP评分、低PTA是药物性肝衰竭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对PTA、CTP评分进行ROC分析,PTA<26.7%时,CTP评分>10.5分时对药物性肝衰竭治疗无效的预测能力更强。结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发生肝衰竭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对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应积极防治感染,纠正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延缓病情进展。乙肝患者使用抗结核药、中药等高风险肝损药物时,更要警惕肝衰竭的发生。药物性肝衰竭患者出现肝硬化并发症和凝血功能显著异常时,预后较差。
其他文献
近年来,在国家新医改逐步推进的大背景下,国家要求取消医耗加成、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并通过带量采购降低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严控耗材不合理使用,使得院内医用耗材面临着由利润中心转变为成本中心的趋势。当前我国大多数院内流通的高值医用耗材主要集中在骨科这一重要部门[1],研究院内骨科高值耗材的管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骨科高值耗材管理的特殊需求,结合现行院内骨科高值耗材管理局限点,
期刊
目的:观察加味良方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加味良方温经汤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前后,采用中医证候量表评分、VAS评分及Cox痛经症状量表评分进行效果评价,且治疗结束3个月后,进行随访,以确定远期疗效。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5.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
目的:本试验旨在初步评价温肾通络方和定坤丹在医治虚寒型原发性痛经在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面的不同,为该类疾病的医治给予切实有效地方案,从而为缓解虚寒型原发性痛经提供对应的参照数据。方法:在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时期,入选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中医科及中医生殖助孕、痛经门诊中虚寒型PD患者60例,使用随机对照试验法,分成治疗组(温肾通络方组)和对照组(定坤丹组),最后,有58例在统计学分
2018和2019这两年,环保产业进入一个调整阶段,这个时期也许是漫长的、沉闷的,但也是蓄势待发的,因为环保产业中的三股力量——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正在用不同的战略重塑新一轮的环保产业格局。外企:业务从市政领域拓展至工业领域作为环保产业最先崛起的一股力量,外资企业推动并深度参与了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
期刊
目的提升临床医用耗材使用和计费记录的准确度。方法采用基于唯一识别码的技术手段代替人工操作。通过业务流程再造,与信息系统对接,搭建医用耗材的精准确费和全程追溯闭环体系。结果扫码计费覆盖率、临床计费差错率显著改善,均优于预定目标值,效果良好。结论为医院解决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问题提供了可参考的模式。
辐射制冷是一种通过光谱调控来实现降温的新型制冷技术,相比于传统的主动制冷技术如吸收式制冷、压缩制冷等具有独特的优势,在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从辐射制冷的基本原理出发,介绍了自然界中生物所具有的辐射降温特性。不同的生物通过其材料、微观结构、行为等实现辐射制冷的调控,为人类探究新型辐射制冷材料和器件带来了启发。本文也归纳了生物的辐射制冷机制,总结了生物结构的优化方法,并介绍了当前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系列的减贫成就得益于中共中央一以贯之的重大减贫战略所形成的综合性制度成果。20世纪50年代第一次大规模减贫主要得益于土地制度改革,工业化需要的基本建设主要靠农民进城做工,客观上拉高了粮价,促进农产品销售,农民也得到了有现金收入的就业机会。20世纪80年代在解放农村土地和劳动力要素的基础上,中央相继启动"三西"专项扶贫计划(1982年)、《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
期刊
现阶段,我国装配式建筑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其规模有所扩大。工程施工技术也得以全面提升,施工地点的拓展方式及施工工艺操作规范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了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建筑企业务必加大对施工全过程的控制力度。我国城市建筑行业对装配式建筑的需求量显著增加,建设全过程管理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分析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建设全过程管理,以期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创新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