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6分钟步行距离(6MWD)来观察益气健脾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门诊收集47例COPD稳定期患者,其中男性37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为71.91±6.91岁。经中医辨证属肺胀——肺脾气虚型,肺功能检查属中重度通气功能障碍(30%≤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80%)。排除标准为合并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其他严重肺部疾病;严重心脏疾病;下肢活动功能障碍。按照随机原则分别设立对照组(23例)和试验组(24例)。对照组采取戒烟和茶碱缓释胶囊口服治疗,试验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健脾方加减口服。疗程为两个月。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FEV1%),体重指数(BMI)和6MWD。用SPSS1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量资料中正态资料采用t检验,偏态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数据采用“x2”检验。结果:1.6MWD:经治疗后,试验组(474.21±82.57米)的6MWD平均增加了72米(与治疗前402.58±92.33米比较,P<0.01);对照组(396.61±76.86米)则平均增加了33米(与治疗前363.70±77.11米比较,t=7.229,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的6MWD增加更为显著(P<0.01)。2.肺通气功能(FEV1%):试验组由治疗前的(44.07±9.96%)提高至(44.89±8.30%),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由治疗前的(44.48±11.65%)提高至治疗后的(45.45±10.11%),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患者体重由治疗前的(59.54±10.16 Kg)增至治疗后的(59.81±9.94 Kg),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4.试验组患者的体重指数由治疗前的(22.47±3.56Kg/m2)增加至治疗后的(22.96±3.34 Kg/m2),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t=5.684,P<0.01)。结论:第一,益气健脾法可以提高COPD稳定期肺脾气虚型患者的6MWD。说明通过益气健脾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从而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第二,益气健脾法能增加COPD稳定期肺脾气虚型患者的体重,增加患者的体重指数。第三、茶碱缓释胶囊能增加COPD稳定期肺脾气虚型患者的6MWD,从而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但是茶碱缓释胶囊不能增加患者的体重。第四,茶碱缓释胶囊和益气健脾法均不能改善COPD稳定期肺脾气虚型患者的通气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