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基团取代聚硅烷的合成、结构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h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硅烷是一类主链完全由硅原子组成的聚合物,硅原子的3d空轨道导致了σ电子在主链上有显著的离域作用,从而赋予聚硅烷许多优异的光电性能。这些性质用于功能材料如半导体、光导体、非线性光学材料等,引起各国科学家的关注。聚硅烷的性能与其侧基的种类和结构有关,一般侧基为烷基、芳香基等有机基团,如将无机基团作为侧基引入到Si-Si主链上,可进一步改善其性能,拓宽其应用领域。理论计算表明,无机元素引入聚硅烷的侧链,可以有效地降低聚硅烷的电子能隙,提高聚硅烷的半导体性能。无机元素与小分子有机硅化合物成键的报道很多,但由此合成聚合物的研究尚处在探索阶段。 本论文选择聚甲基硅烷(PMS)和聚甲基氯硅烷(PCMS)两种具有高度反应活性的高分子作为模板,通过高分子反应制备三类无机基团取代的聚硅烷:硅取代聚硅烷(SPS)、锑取代聚硅烷(APS)和铁取代聚硅烷(FPS)。采用FT-IR、元素分析、UV、1H-NMR、29Si CP/MAS NMR、GPC、TGA等方法对其组成结构、分子量和稳定性进行分析表征;将其氧化掺杂,研究其半导体性能。 PMS由于含有大量的Si-H活性基团引起广泛关注,但大量的研究集中于以其为先驱体制备具有化学计量比的SiC陶瓷。本论文首次以PMS为母体高分子用于功能性聚合物的研究。采用Wurtz法合成PMS,其化学组成为[(MeHSi)0.73(MeSi)0.27]n。以四氯化碳为氯化剂,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对PMS氯化可获得聚氯甲基硅烷(PCMS)。四氯化碳对Si-H具有较高的选择性,Si-H的取代率能够达到90%以上。PCMS由于含有活性Si-Cl基团,也可以作为母体聚合物通过高分子反应合成新型聚硅烷。 最初以改进的Watanabe方法进行SPS的合成,但工艺路线长,单体合成的反应条件难以控制。研究发现,PCMS与Me3SiCl在Mg的THF悬浮液中反应可制得SPS,分子量为980,组成为[(MeHSi)0.37(MeSi)0.30(MeSiSiMe30.33]n。其结构特点在于它的Si-Si支化结构引起的σ离域体系的扩大,紫外吸收的最大波长由PMS的280nm增大到310nm;将其与碘掺杂,电导率为10-6S/cm量级,在半导体范围。通过热交联反应可以有效提高其分子量,其稳定性因支化结构而得到大幅度提高。SPS的热分解特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学位论文性表明,其陶瓷产率为44%,可用作SIC陶瓷先驱体。 APS的合成可通过PMS直接与SbC13反应来实现。以THF为溶剂,加入毗睫作催化剂,可以有效抑制副反应的发生,聚合物产率为75.2%,所得APS的组成为【(MeHSi)。33(Mesi)o:6(Mesisb)0.11]n,分子量约为1600,能够在空气中稳定存在。APS形成以重原子Sb为中心的si一Sb相连的支化交联结构,其紫外吸收的最大波长为33onm,本征电导率为10一8一10一7s/cm。将其与碘掺杂,电导率可以达到10一5S/cm以上。电磁性能研究表明,其介电常数在5.1一6.2之间,具有较高的电损耗;将其与树脂混合制备聚硅烷吸波涂层,厚度在0.35一0.41mm之间,在频率为2一18GHz范围内具有较宽的吸收,13GHz处获得的最小反射率可以达到一6.gdB。聚硅烷吸波性能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PMs直接与Fe(Co)5反应,难以得到良好性能和较高产率的聚合物。FPS的合成可通过PCMs与NaZFe(CO);以正己烷为溶剂室温下进行,产率为45.3%,FPS的组成为[(MeHsi)0.42(Mesi)。.5,(MesiFe(CO)4)。。7]n,分子量约为x44o。FPS形成了稳定的Si一Fe(CO)4一Si结构,Fe原子成为聚合物的交联中心。FPs紫外吸收的最大波长为325lun,其本征电导率为10一8一10一7s/cm,与碘掺杂后,电导率可以达到10一,s/cm以上,电磁性能研究表明,介电常数在6.0一7.5之间,具有较高的电损耗。 无机基团取代的聚硅烷(SPS、APS和FPS)具有优良的半导体性能,能溶于一般常见的有机溶剂,可加工性能优越,在功能材料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关键词:聚硅烷,半导体高分子,聚甲基硅烷,聚甲基氯硅烷,硅取代聚硅烷,锑取代聚硅烷,铁取代聚硅烷第Vlll页
其他文献
动物药是祖国医药学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祖国医学历来认为动物药属"血肉有情之品",而倍受重视.许多动物药疗效确实,历史悠久,然而在2000年版<中国药典>所收载的动物药中,有
针对区块链平台上智能合约应用种类繁多,人工筛选合适的智能合约应用服务日益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层级注意力机制与双向长短期记忆(Bi-LSTM)神经网络的智能合约自动分类
背景: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于骨缺损的治疗以及后期康复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以干细胞培养为基础的骨组织工程技术成为骨缺损治疗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