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苑先蚕坛与帝社稷坛的营建与演变考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maomao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苑先蚕坛与帝社稷坛营建与演变的研究对象涉及到明嘉靖朝建造的西苑先蚕坛、帝社稷坛、大高玄殿及清乾隆朝先蚕坛等组群。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帝恢复亲蚕之礼,并于北郊安定门外设置先蚕坛,但仅亲蚕一次后,即由于路途遥远,后妃行礼不便等,拟另行选址。嘉靖十年(1531年),嘉靖帝农桑并举,欲行皇帝亲耕、皇后亲蚕之礼,遂于西苑旧仁寿宫之前后一并选址建设帝社稷坛与先蚕坛。但二礼未行几载即名存实亡,最终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废止。帝社稷之祀典也仅于本朝举行,穆宗即位后于隆庆元年(1567年)正月罢止。亲蚕之礼自嘉靖朝罢止后一直处于荒废状态,直至乾隆朝重新设立,并于北海设置先蚕坛。明嘉靖朝创建的西苑先蚕坛与帝社稷坛,由于留存文献资料匮乏等,在以往的研究中很少被提及,更无人知晓其位置。现存于北海东北隅的先蚕坛皆被认为是乾隆七年(1742年)始建。帝社稷坛组群也仅为嘉靖朝创建使用,其坛壝在康熙朝《皇城宫殿衙署图》、《乾隆京城全图》中皆已不存。本文在明晰明嘉靖朝先蚕坛与帝社稷坛创建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对留存历史文献、图档的挖掘与梳理,相关现存建筑组群的实地勘察,及测绘图、历史地图、卫星遥感图的比对分析等多种途径,综合判定清乾隆朝先蚕坛是在明嘉靖朝西苑先蚕坛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并保留了部分明代建筑组群,及与先蚕坛南北对应的大高玄殿组群中的乾元阁与雷坛殿为明嘉靖朝帝社稷坛组群中的豳风亭与无逸殿。在此基础上,全新分析与判断两组群的营建过程,绘制其复原图,最终使西苑先蚕坛与帝社稷坛组群的历史得到更深入的阐释。
其他文献
光作为一种虚质材料是表现建筑特点和营造建筑空间的主要元素。本文通过对极少主义建筑中的光的形式的分析,力求明确极少主义建筑中建筑师们对与光线的形式操作策略;对极少主义
在中国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位于城郊的历史地段的生存环境不断受到城市建设的侵蚀,自然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历史景观也逐渐衰败。由于城郊历史地段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往旧城保
2000年以来,随着越来越多的西方建筑师进入中国市场,频繁的国际学术会议和国际展览,国外经典理论的翻译出版,以及奥运和世博建筑的推动,中国的建筑市场和建筑理论研究出现了
撒尼民居是石林地区撒尼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当中,充分利用当地材料和技术而创造出来的居住形式,是云南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一类建筑,具有很高的价值。随着社会的进步,撒尼民居的发
学位
近几年昆明市水污染越来越厉害,城市湿地退化也日趋严重。因人工湿地具有景观、生态净化污水的双重功效,所以昆明市政府在大力进行滇池环湖湿地恢复工程,退耕还湖、退塘还湖、净
学位
钢结构住宅的推广应用,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钢结构住宅的建筑设计是钢结构住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有钢结构住宅平面的设计中,钢结构住宅模数化,标准化与户
历史文化环境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构成老城整体格局的各要素及周围环境受到威胁,其整体风貌特色和城市设计精华就会丧失殆尽,将会失去古城的历史文化气氛
本文基于能量系统,结合对气候环境的考虑,进行对仿生建筑设计生成的研究,以期优化地球气候环境,应对能源危机,并优化人类生存空间。首先对基于能量系统的仿生建筑设计进行综
当今世界建筑思潮纷繁复杂,无论建筑理论领域还是实践领域,都难免存在浮躁的现象。gmp作为理性主义的实践者,将其理性的设计原则广泛用于建筑实践中,为建筑创作界带来一丝清凉之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张。至90年代末,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校舍面积不足和用地短缺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主要因素。但是迫于土地资源短缺、地价高的原因,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