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炭的田间老化过程与机制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ukai1100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质炭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结构发达、官能团丰富等特点,在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化学性质和降低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土壤污染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其田间老化过程及对土壤环境的长期效应尚不明确。本课题以现有生物质炭田间修复试验基地为依托,开展生物质炭离土老化模拟实验,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现代分析技术,考察生物质炭在田间环境长期老化过程中组分与结构的变化,探讨其老化产物对土壤有机碳及污染物迁移的影响,阐明生物质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长期效应与潜在的生态风险。具体的研究结论如下:(1)以H2SO4/HNO3、NaOH/H2O2混合液模拟酸、碱性土壤环境对生物质炭的化学老化过程,结合官能团及表面结构的变化规律,分析生物质炭化学老化机理,并探讨老化过程对生物质炭吸附重金属污染物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老化过程主要是碳的损失与氧的富集过程;老化生物质炭具备内外元素差异的核壳结构,高含碳量(C%)与氧碳比(O/C)是壳结构的显著特点,表明老化过程是由表及里的氧化过程,氧碳比的升高赋予生物质炭材料极强的表面极性,强化其亲水性能。光谱分析结果显示,老化炭表面含氧官能团增加,其中羧基增加最为显著;扫描电镜(SEM)与孔径分析表明,老化炭表层孔道被严重侵蚀,导致炭的比表面积与孔隙率升高;生物质炭对镉(Cd)的吸附试验结果表明,酸/碱老化生物质炭对镉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这是含氧官能团增加和比表面积扩大共同作用的结果。(2)将田间土壤微生物提取出并在相应水热环境下模拟土壤微生物活动对生物质炭的老化过程,分析生物质炭组成与表面结构变化,研究其水溶性产物对土壤微生物及有机质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质炭促进土壤微生物总量的提高,同时微生物活动对生物质炭存在氧化矿化作用,在其影响下,老化生物质炭表面含氧官能团显著增加,并导致材料极性升高,亲水性增强;结合化学老化模拟试验和田间试验样品发现,硝基官能团的出现是由酸氧化过程引起,这一结果为后期分析田间老化生物质炭中生物与非生物老化所占比例的研究提供参考点。生物质炭的水溶性产物主要为木质素和腐殖酸,但由于木质素和腐殖酸均为微生物较难直接利用的大分子化合物,导致水溶性有机物的芳香性不断升高;腐殖酸的溶出不仅增加了土壤水溶性有机质含量,还赋予土壤水溶液吸附络合重金属离子的能力,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根据模拟试验结果可得:生物质炭微生物处理与对照样相比,其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因生物老化过程而损失的矿化量可达2 g kg-1土壤。(3)通过对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含量、特征以及胶结物铁氧化物含量与形态转化的分析,研究生物质炭对土壤肥力的长期效应,同时探讨生物质炭的添加在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对重金属污染物迁移的影响。试验表明,在40 t ha-1施炭密度下,酸性水稻土中松结态腐殖质含量增加30.1%,盐碱土中增加25.1%。在酸性水稻土中,炭的施加可减少由有机/无机酸引起的腐殖质流失,缓解土壤的灰化层现象,同时增加腐殖质中的含氧官能团,增强其络合效应,稳定土壤中重金属离子;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XRD)发现,生物质炭促进铅、镉由非矿物态向矿物态转化,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在盐碱土环境下,生物质炭增加表层土(0-20 cm)中钙键腐殖质与铁铝键腐殖质含量,同时土壤含水率提高约3%;生物质炭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增加提高土壤对镁、铝等的络合吸附能力,增加有机-无机复合体含量,从而改善土壤养分。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静脉预注可塞风对子宫全切病人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的影响。方法对60例择期子宫全切手术患者,随机单盲分为3组,每组20例,I组为空白对照组,切皮前静脉输注生理盐水10mL。Ⅱ
通过对韩江流域综合规划实施各阶段带来的环境风险进行识别、预测与评估,得出规划工程施工期、运行前期及特大洪水、地质灾害发生时,具有更大的环境风险,需在此阶段重点防控,
目的 探讨自身增强可吸收螺钉临床应用特点及体会。方法 对20例骨折应用自身增强可吸收螺钉手术内固定,术后采用外固定物进行患肢固定。结果 平均随访1年,20例关节内骨折在愈合
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不是十分理想,最突出的原因应该是没有建立符合国情的电子商务信用机制模式。通过对中国信用体系建设现状的分析并结合国外先进的经验,提出解决中国电子商
随着温室问题及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采用以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代替原有的化石能源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客观要求。风电作为新能源中应用最广,研究最多的发电方式逐步成为新能
随着国家"文化兴邦"战略的实施,文化作为"软实力"受到格外关注,已步入大发展、大繁荣的快车道。文化产业日益成为重要的经济支撑,寻求文化消费与体验也成为当前旅游业的核心竞争
在社会转型发展和高校扩招的影响下,我国高校学生厌学问题愈来愈突出,根据有关学者调查,八成以上的在校大学生曾有过逃课经历。结合文献和笔者的访谈调查,高校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有个体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自制力差;在学习过程中,被动接受老师传授知识,而没有主动汲取的过程,也就无法产生知识获取的愉悦性;家庭的早期教育影响以及现实问题;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影响及网络的诱惑等。笔者利用社会工作方法介入高校学生厌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