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倒塌事故频发,说明尽管此类结构具有较高的超静定次数,但是某些关键杆件的失效仍然极易引起连续性倒塌。与大跨度多层空间钢结构相比,单层网壳结构冗余度低,对缺陷敏感,施工效应影响大,更需要进行抗连续性倒塌研究。因此,本文对局部构件失效后的单层网壳结构进行抗连续性倒塌分析与评估,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提出适用于单层网壳结构的重要构件选取方法:基于初选范围的多重响应分析法,应用该方法得到球面网壳、柱面网壳和双曲抛物面网壳的重要构件分布。结果表明:基于初选范围的多重响应分析法弥补了现有方法只考虑单一结构响应的不足,能够快速有效地评估单层网壳结构中构件的重要性,解决了目前连续性倒塌分析中初始失效构件判别没有统一标准的缺陷。(2)给出考虑施工效应的备用荷载路径法,以考虑施工效应的初始状态进行后续的抗连续性倒塌分析,避免了施工过程引起的不安全因素。以单自由度结构模型对连续性倒塌动力效应进行分析,得到荷载与位移的动力放大原理:随着结构塑性的发展,荷载动力放大系数逐渐减小,位移动力放大系数逐渐增大。提出适用于单层网壳结构的动力效应简化模拟方法,并给出荷载动力放大系数的建议取值范围:当DCR<0.7时,建议取1.7~1.9;当DCR>0.9时,建议取1.4~1.6。(3)提出基于增量动力分析的抗连续性倒塌评估法,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该方法不受结构形式的限制,可以定量评估结构的抗连续性倒塌性能。考虑初始几何缺陷后,进行抗连续性倒塌评估,结果表明初始几何缺陷不容忽视,否则可能获得偏不安全的评估结果。(4)依次将上述分析方法应用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主体育场钢屋盖结构中,得到钢屋盖结构的重要构件分布,计算获取考虑施工效应的初始状态,最后对主体育场钢屋盖结构的抗连续性倒塌能力进行定量评估。虽然结构悬挑长度较大,但是其抗连续性倒塌安全储备指标CMR为1.68,有较好的抗连续倒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