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僵局破解问题研究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fc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司僵局是指公司在存续过程中,股东或董事之间发生激烈的矛盾和冲突,导致股东会或董事会无法作出决策,从而使公司的决策和管理机制处于瘫痪状态。公司僵局被称为公司的“自杀”行为—公司的运营陷入瘫痪,商业受到实质性的损失,不仅股东的收益权落空,公司债权人、管理层、雇员等相关主体的利益也无从保证。因此,寻求公司僵局解决之道就成为公司法的一个现实课题,司法解散作为打破公司僵局的一种方法,有其引入的必要性和现实性。但需注意的是,公司僵局与司法解散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等号。一方面,公司僵局只是引起公司司法解散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公司陷入僵局的同时并不意味着法院必将解散该公司,任何的争端解决机制都存在成本,司法解散不是一个“万能口袋”,其作为打破僵局最彻底的一种方式,却也是影响最大、最耗费资源的一种。经过全面修订的新《公司法》大大拓展了司法介入公司运作的空间,也将司法解散制度纳入其中,结束了僵局状态下股东诉请无门的“旧时代”。然而仅有一条条文的规定过于笼统和原则,使得司法在履行“解读法律”职责时面临诸多困境,也促使笔者对公司的司法解散制度进行深入的探讨。与此同时,考虑到虽然股份有限公司可能偶尔也会经历公司僵局,但公开交易市场的存在使得股东可以通过以“用脚投票”的方式离开公司以摆脱公司僵局的困境。相反,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直接导致了其封闭性,“退出”的不容易导致其成为了公司僵局的高发地带。因此,本文仅以有限责任公司的僵局状态为切入口,通过对引入司法解散制度的合理性分析,结合域外相关的成熟立法例,运用法经济学、比较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拟就我国现行的公司司法解散制度提出几点看法。
其他文献
自首制度发端于我国西周时期,为我国历朝历代所重视和沿用,至现代社会更是得到发展与演进。自首,实质上是国家对付犯罪的一种功利的选择,是国家与犯罪人之间的一种交易。犯罪
学位
本文通过立法实证分析、比较分析的写作方法,首先通过对物权法的框架结构进行分析可以看的出:2007年《物权法》对于中国物权法制影响固然巨大,然而这种影响终究是局部的内容方面
英国与法国,作为世界法律史上占据着重要席位的两个国家,一个奉行有法官造法之名的普通法传统,另一个则实行议会立法、推出了近代最富影响力的《法国民法典》,但是却湮没了法
伴随中国改革开放而兴起的大众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对大学生成长也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大众文化对大学生社
学位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背景下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高效课堂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要求。构建小学语文高校课堂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