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12”汶川地震之后,在各方的援助之下,许多受地震影响的学校陆续搬入了新校区,余下的一些板房学校也于去年的9月1日全部迁入新校舍。这些重建的学校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教育技术装备较震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的学校甚至在整个四川省都堪称一流。然而在欣慰之余,一些问题不得不让人起担忧:在这样一个教育技术装备完好的环境下,教师是否具有相应的教育技术能力,以充分利用这些设备优化教学?如果不具备,他们的教育技术能力处于一个怎样的层次?又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发展他们的教育技术能力?这些问题便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该研究主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首先从理论上突破了单单就培训的相关因素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高的研究视角,从更宽的视域去寻找影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高的因素。得出除培训外,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自我发展意识及学校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起着不可忽视的关键作用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从研究视角和理念上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在实践价值方面,本研究建立在对汶川地震灾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其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为汶川地震灾区中小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提供一定的现实参考价值。文章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从“汶川震区震后教育教学的研究”以及“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国内外研究”两个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了搜索、归类、整理。发现对汶川震区震后教育教学的研究,多从“心理”视角进行探讨,从教师某一方面专业能力发展的研究进行的很少。对于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大多拘泥于从培训角度谈提高,视角较为狭窄,很容易忽略影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其它关键因素。接着采用调查的研究方法,走访了“5·12”四个地震极重灾区(都江堰、绵竹、绵阳、北川)的五所中小学及当地的教育局、电教馆。先访谈了当地的电教馆、学校的相关负责人及选点学校的部分学科教师,以从总体上了解教师对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态度、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接受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基本情况。之后在访谈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问卷,又对选点学校的绝大部分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更广泛的了解汶川震区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的具体情况以及学科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基本现状。问卷共发放120份,有效问卷115份,有效问卷率为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