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263的低码率视频压缩编码的软硬件实现

来源 :西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p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视频压缩编码成为多媒体通信领域研究的重点,基于H.263标准的视频通信系统将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发挥巨大作用,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论文深入研究了H.263视频压缩协议,在传统的压缩算法上提出高效的改进算法,并设计了基于H.263的DSP开发平台,同时构建基于TMS3206711DSK开发板的仿真模型。对H.263算法做了基于DSP的优化,并达到良好的效果。文章主要的研究工作和主要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详细分析H.263的编码协议,对运动估计、变换编码、量化、变长编码、码率控制等主要模块的实现原理和算法做了讨论,并在WIN32环境下实现高效的软件编解码。 2) 对H.263视频编码的核心算法做了深入探讨,对比了三种宏块搜索算法的性能,详细分析了预先判零技术的原理并通过程序验证其高效性能,提出自适应门限SAD匹配算法,使得编码效率提高85%。 3) 建立基于H.263硬件开发平台,包括视频采集、视频编码、码流传输、软件解码与视频回放等。此平台可以完成H.263的算法评估,并作为视频产品的前期开发模板。 4) 深入讨论了H.263协议在TMS3206711DSK开发板上的实现方案,提出一个基于DSP的仿真模型。对H.263协议在DSP上的实现和算法优化做了详细的介绍,提出5种优化方法。对QCIF格式的图像、在64Kbsp的码率要求下,取得25帧/秒的编码速度,达到实时性效果。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无线数据业务需求的快速增长,高速无线数据传输迫切需要开发出能够有效抗信道衰落的高频谱利用率、高可靠性和智能化的通信技术。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海量数据已经对传统企业经营模式,营销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信息时代,如果企业只是拥有庞大的数据信息但不对这些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商
空域波束形成算法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受空间方向分辨率的影响和制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应该采用空间方向特性更好的天线阵列,另一方面应该对空域波束形成算法进行改进,只有
随着交互式多媒体的迅速发展,各种全新的多媒体业务出现使得人们无论对有线还是无线的带宽需求急剧增加。RoF技术是未来接入网的关键技术之一,它结合了无线网的高度灵活性与光
蓝宝石衬底具有出色的微波性能(较低的介电常数,较低的介电损耗),极高的熔点,并且在空气中物性极其稳定,因此是比较理想的微波应用衬底材料。 本论文研究了蓝宝石衬底上Ce02缓
目前,国内的仪器大多带有RS232接口,这就使得只有一台仪器能与计算机相连,不利于将多台仪器通过GPIB总线进行扩展连接。针对这一问题,通常是在现有仪器的基础上,进行硬件添加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