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预后与诊治时期密切相关。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和胃癌的单一最主要病因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CagA和VacA蛋白是Hp主要致病毒力因子,携带有cagPAI且CagA阳性的Hp菌株和VacA阳性的菌株引起胃部炎症较重,是发生胃癌的高风险菌株。血清胃泌素-17(gastrin 17,G-17)和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临床上常用于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筛查及风险评估,但筛查效果有所差异。血清学指标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效能。本研究通过对院内人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探讨Hp分型联合血清G-17和PG检测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以期望为临床探索出一条早期胃癌筛查的策略。材料和方法收集整理2017年12月至2019年4月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或门诊就诊的患者资料,包括病人的一般资料、吸烟、饮酒史及家族史等。所有患者均用ELISA法空腹检测Hp抗体分型、血清G-17、PGⅠ、PG Ⅱ和PG Ⅰ/PG Ⅱ比值,及胃镜检查和组织活检。以组织活检后的病理诊断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本研究共纳入病例资料1699例,包括非萎缩性胃炎1256例、萎缩性胃炎292例和胃癌151例。比较胃癌组与非胃癌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并通过单因素回顾分析及ROC曲线分析探讨血清G-17、PG和Hp分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及风险评估。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699例患者,其中男性921例,女性778例,平均年龄(59.4±11.9)岁。高龄、男性、吸烟和饮酒的患者发生胃癌的风险较高。2.随着疾病的进展,Hp阳性率在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患者逐渐升高,且主要以Ⅰ型Hp阳性为主;与Ⅱ型Hp阳性及Hp阴性患者相比,Ⅰ型Hp阳性患者发生胃癌的风险较高。3.与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比较,胃癌患者的血清G-17、PGⅠ及PG Ⅱ水平明显升高,而PG Ⅰ/PG Ⅱ比值明显降低(P<0.05);与Ⅱ型Hp阳性及Hp阴性患者比较,Ⅰ型Hp 阳性患者的血清G-17、PG Ⅰ及PG Ⅱ水平升高,而 PGⅠ/PGⅡ 比值下降(P<0.05)。4.与非胃癌组相比,胃癌组患者血清G-17和PGⅡ水平较高(P<0.001),PGⅠ/PGⅡ比值较低(P<0.001),而PGⅠ水平比较无相关性(P=0.164)。血清G-17、PGⅡ及PG Ⅰ/PG Ⅱ比值单独诊断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95%CI:0.58-0.69)、0.67(95%CI:0.62-0.71)和 0.70(95%CI:0.66-0.75),其最佳诊断1临界值分别为5.9 pmol/L、13.0 μg/L和8.9,其灵敏度分别为60.3%、64.9%和69.5%,其特异度分别为66.1%、64.8%和62.8%。5.血清G-17和PG联合检测诊断胃癌的敏感度为48.3%(73/151),特异度为 78.5%(1215/1548),准确度为 75.8%(1288/1699),阳性预测值为 17.98%(73/406)和阴性预测值为94.0%(121/1293);血清Hp阳性联合G-17和PG检测诊断胃癌的敏感度为46.4%(70/151),特异性为82.7%(1280/1548),准确度为79.5%(1350/1699),阳性预测值为20.7%(70/339)和阴性预测值为94.1%(1280/1361)。Ⅰ型Hp阳性联合血清G-17和PG检测诊断胃癌的敏感度为37.8%(57/151),特异性为 85.9%(1330/1548),准确度为 81.6%(1387/1669),阳性预测值为 20.7%(57/275)和阴性预测值为 93.4%(1330/1424)。结论1.高龄、男性、吸烟和饮酒是发生胃癌的危险因素。2.Ⅰ型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且能够引起血清G-17、PGⅠ和PG Ⅱ水平的升高和PG Ⅰ/PG Ⅱ比值的下降。3.Hp分型和血清G-17及PG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胃癌高风险人群,其中Ⅰ型Hp阳性联合血清G-17和PG检测对胃癌筛查的准确度较佳,但灵敏度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