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艺术派的文学”——论周作人的文学观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q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工具主义”和“审美主义”并存的现代文论语境下,周作人作为启蒙思想者和文学家,他的文学观是企图融合两者的“人生的艺术派的文学”,它一面体现坚定的反封建启蒙思想,一面坚守着文学的审美本质。本文认为周作人的“人生的艺术派的文学”既是具人道主义与科学精神的人的文学,又是自律的、具贵族精神的文学。 顺应特定时代对文学启蒙功用的要求,周作人倡导“人的文学”,其中人道主义文学是从达尔文进化论出发,融合博爱型人道主义与个人主义,又经对尼采学说的扬弃,周作人放弃了对任何所谓“普遍真理”的信仰,再加以更多的返回传统和希腊、日本人对自然与美的热爱之情的滋润而成的。周作人对科学精神的重视,本文认为表现为他对文学“诚”与“真”的要求。诚,严肃,恳切之意;真,主观上要求作文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客观上的要求分成两部分——一是实事求是即符合“物理”,二是符合人性即“人情”,“物理人情”就是周作人评价文学的两大标准之一“常识”。 对文学审美本质的自觉追求,周作人寻找着文学自律之路,但他又终身不能真正解决“文学工具论”和“文学自主论”的矛盾,因此这条寻找文学自律之路显得异常的坎坷。文学的审美本质是超越,“超越”一词在周作人笔下更习惯于用“贵族”。周作人追求的贵族精神表现为他坚持文学“非实用而有远功”,即无“鼓动的力量”或“教训”之功而具人文关怀;同时他始终追求文学趣味(周作人评价文学的两大标准之一),也就是用诗意的文章语表达淡淡的“如橄榄或萝卜”的蕴藉含蓄之味。
其他文献
分析了宁夏引黄自流灌区示范应用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的节水高产效果。结果表明 ,1961.1hm2 的控灌水稻的产量比常灌水稻增产 519kg/hm2 ,增产幅度为 5.3 % ;灌水次数平均减少 1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大师级的作家。而1949年以后,他却放下手中的笔转向文物研究。当代文坛少了他的身影,许多学者和他的文学爱好者无不扼腕叹息。陈思和指出当代文学中存
每每谈及产品设计,人们总在说“创新性设计是产品的灵魂”。然而就日用陶瓷生产而言,尽管近十多年来中国享有“世界日用陶瓷生产大国”的称号,但我们却远远不是“陶瓷强国”
池莉,站在市民的立场上来表现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她以独有的叙述姿态、价值取向,谱写了中国当代社会的市井风情画。作为当代文坛走红的女作家,对她的研究我们过去一直局限于“新
分配正义在政治哲学中指的是应得和实际所得之间的符合一致,本文以“作为观念与叙事的分配正义”为论述对象,目的不在于具体确立一种分配正义的规范性内容,而是试图考察众多不同
曹雪芹的《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高峰已是勿庸置疑,而加西亚·马尔克斯(1928-)的《百年孤独》作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获得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亦足以证明其
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承担着提高国民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的重责。高等学校的教师,不仅承担培养人才的任务,而
在西方各种先锋思潮的热浪日渐平息下去的今天,重新审视那段“百家争鸣”时代,发现在文学史上着墨不多的唯美主义却有着诸多溢出文学领域和彼时代经验视域的复杂征象。呈现这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