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中型灌区的数量众多,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自1997年开始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截止到2010年我国共安排支持了332个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但是,在我国仅灌溉面积3333hm2-20000hm2的中型灌区就有1500多处,投入资金有限,而需要改造的灌区数量多,两者出现矛盾。因此,在进行节水改造前,如何选取合适的灌区,对投入的资金进行充分有效的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在我国灌区尤其是中型灌区的运行与管理匮乏,导致灌区的作用大打折扣,且灌区的节水改造往往只注重工程方面,对灌区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缺乏关注。本文在在查阅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山东省青岛市8座中型灌区的实际,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主要从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方法、灌区可持续性发展以及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对中型灌区进行综合评价,提出适合青岛市中型灌区的几种节水改造模式,主要研究成果为:(1)总结已有的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和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等项目,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紧迫程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意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2)应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分别确定了指标的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采用基于博弈论的综合赋权法将主、客观权重进行融合,结合实际对三种赋权方法获得的权重进行比较分析,并以黄同灌区为例,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其节水配套改造紧迫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过基于博弈论的综合赋权法获得的权重更具合理性。(3)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和蚁群投影寻踪评价法分别对青岛市8座中型灌区的节水配套改造紧迫程度进行评价,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两种评价方法获得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与青岛市8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的实际情况基本相符。(4)结合大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经验和已有的节水配套改造模式,从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其他措施三方面对青岛市中型灌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5中适合青岛市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的节水改造模式,并选取了典型灌区进行投资效益分析。(5)建立了青岛市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决策支持系统,可以实现对各灌区基本数据的存储、更新和查询,以及综合评价过程的人机界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