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号放大技术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el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化学与生物传感技术进行环境监测、食品分析和疾病的早期诊断,是目前分析化学中既新颖又极具吸引力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由于其灵敏度高、设备简单、成本低和检测速度快等优点而吸引了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本论文结合信号放大技术,发展了一些新的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金属离子、核酸和蛋白质的检测。具体包括:在第2章中,基于Hg2+可以和两个胸腺嘧啶特异性结合以及生物条形码信号放大技术,构建了一种生物传感器,实现了对汞离子的高灵敏检测。当Hg2+存在时,连接序列3’半片段与电极表面的捕获探针通过T-Hg(Ⅱ)-T作用相互杂交,然后引入纳米金功能化报告DNA与连接序列的5’半片段杂交,使得信号增强。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对Hg2+的检测下限为0.5 nM。在第3章中,建立了一种基于核酸外切酶Ⅲ和生物条形码双重放大的电化学核酸检测技术,用于HIV-1 DNA的检测。当目标DNA与5’端固定在电极表面的捕获探针杂交时,目标序列3’末端有9个碱基突出,而捕获探针3’末端为凹陷末端,核酸外切酶Ⅲ切割捕获探针,释放出目标DNA。释放出的目标DNA继续与捕获探针杂交,捕获探针再被水解,多次循环,使得捕获探针不断减少。进而引起之后杂交的条形码探针减少,吸附的六氨合钌分子数目较少,电化学信号降低。该方法的动力学检测范围为100 pM到100 nM。在第4章中,发展了一种基于邻近表面杂交分析方法检测蛋白质的新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为建立蛋白分子检测的通用技术平台提供技术依据。该方法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为检测模型,将两条核酸探针分别修饰一对识别PSA不同抗原决定簇的单克隆抗体,其中一条探针与电极表面的捕获探针5’半片段互补且熔链温度较低,该探针3’端修饰二茂铁;另一条与捕获探针3’半片段互补且熔链温度较低;而且,第二探针尾端序列下游与第一探针尾端上游有较短的互补序列,这一短互补序列熔链温度也较低。抗体对与抗原同时结合后,两条核酸探针由于邻近而相互杂交,杂交体两尾端序列与捕获探针杂交,并使末端标记的二茂铁分子与电极充分接近,产生了显著的氧化还原电流。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动态检测范围为25 pg/mL到2 ng/mL,检测下限为13 pg/mL,且该免疫传感器可再生使用。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目前油气勘探开发中使用的深井水基钻井液的耐高温性能,解决水基钻井液的高温不稳定难题,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分析,选择了通过提高水基钻井液处理剂的耐温耐盐性
生物传感器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成本低、能在复杂体系中进行在线连续监测等优点,在化学、生物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医药和军事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电催化材料的合成制备、性质研究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是当前十分热门的研究内容,各种新型的电催化材料正在源源不断的被报道。电催化材料的催化性能一直受到研究者们的普遍关注,同时电催化材料在电化学合成、新能源、电化学分析、腐蚀防护、污染物处理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利用液相还原法和电沉积法成功地制备了钯基二元电催化材料,讨论了不同的条件对电催化材料性质的影响,研究了它们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无酶电化学葡萄糖传
【摘要】将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作为研究对象,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改革效果三个方面论述了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体会,提出了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方法。同时阐述了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应进行改革的方式和主要措施。  【关键词】自动控制原理 教学改革 教学理念 改革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039-01  自动控制原理是控制类专
纳米离子学是一门研究在纳米尺度范围内与离子输运相关的现象、性质、效应、机理及应用的新兴学科。它在能源存储与转化、生物仿生、逻辑运算以及信息存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并促进了这些领域的迅速发展。目前,纳米离子学主要关注的内容包括:一、电场对离子输运行为的调控规律;二、如何利用离子输运在纳米尺度下可控构建功能纳米结构;三、离子输运对纳米结构物性的调控规律。在这些内容上取得进展对于我们理解纳米离子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