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66例临床分析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_xiao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发病特点,总结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患者66例,回顾性分析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头溢液脱落细胞检查阳性率及乳腺导管内造影中受累乳管影像特点、分类,与术后病理符合率等情况,总结手术治疗要点及注意事项。结果:1.本组66例患者,全部为女性,年龄21~84岁,平均年龄为47.4岁。伴乳头溢液的患者50例,其中21例行乳头溢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其中与术后病理诊断相符的为9例,检出率为42.9%;行乳腺导管内造影检查39例,其中与术后病理相符合的为36例,检出率为92.3%。2.本组乳腺导管造影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发生在大导管的为34例,占94.4%,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发生在中、小导管内的为2例,占5.6%。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在X线片上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导管内充盈缺损、管腔截断呈杯口状改变、导管轻度扩张及乳腺导管呈现虫蚀状改变。3.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62例,其中与术后病理相符合的为38例,检出率为61.3%。4.本组50例以乳头溢液为首发症状的患者行术中亚甲蓝法染色定位病变导管+乳腺相应区段切除术,16例以乳房肿块为首发症状的患者行乳腺肿物切除术。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及术后常规病理检查证实66例均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单发性导管内乳头状瘤34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伴乳腺增生病18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伴不典型增生6例,多发性导管内乳头状瘤8例),无癌变病例,术后乳房外形无明显改变,切口无感染,无乳头溢液复发,恢复良好并康复出院。结论:1.本组病例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以乳头溢液最为常见(占75.8%),其次为乳房肿块(占24.2%),发病的平均年龄为47.4岁。2.乳腺导管造影对本病的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较高,本组检出率为92.3%,可作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首选检查。3.亚甲蓝染色病变乳管,作为确定手术切除范围的方法,简单、易行、可靠。4.鉴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有一定的恶变率,明确诊断后,争取尽早手术治疗。
其他文献
随着道路交通的迅速发展,交通违法行为出现的频率提高,带来的危害性也在增加,因此有效的限制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至关重要。智能交通系统是当今处理交通违法行为的一种重要手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和深入。在城市规划编制中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可以对规划中的复杂空间问题进行辅助决策,从而使城市规划方案更加合理可行。文章
本文立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背景,通过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产业对比,探讨了宣城承接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宣城承接产业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梳理,立足宣城产业发
股权集中度与高管人员持股比例对于公司治理有着显著的影响,公司治理效率的改变对于经营层财务决策的效率和效果也会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选取2010年至2017年的A股上市公司相
硝酸盐氮是地下水的主要污染物之一,硝酸盐氮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环境污染问题。地下水氮污染不仅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等问题,也威胁着人类健康。硝酸盐氮来源广泛,且在土壤-地下水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过程极其复杂,故地下水氮污染一直是水文地质和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渭南地区位于关中平原东部,是陕西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粮棉油产区。然而,渭南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地区人口密度大,工农业活动频繁,地下水氮
肽聚糖是乳酸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对多种肿瘤具有拮抗作用。目前认为,肽聚糖抗肿瘤主要通过免疫调节功能实现。免疫原性死亡被认为是免疫调节类抗肿瘤药物的关键机制。本研究
随着现代工业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制造集成化与自动化速度越来越快,工业机器人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的研究对象是MOTOMAN-HP20型工业机器人,全文围绕机器人监控系
<正>中国铅锌业生产布局,依据铅锌矿产地的分布和建设条件,经40多年来的发展、建设,现已形成东北、湖南、两广、滇川、西北等五大铅锌采选冶和加工配套的生产基地,其铅产量占
煤矿事故的发生,其中的原因少不了人为因素,如煤矿个体的违章行为等都会造成这些不安全因素的存在。因此,通过研究煤矿员工的心理因素对煤矿员工出现违章行为的预见性研究,以便减
日前,《2011年12月优酷指数研究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优酷2011年播放量过亿电视剧有30部,大部分均是台网联动的成果,顶级大剧在网络视频和电视媒体两个平台可以做到未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