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发病特点,总结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患者66例,回顾性分析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头溢液脱落细胞检查阳性率及乳腺导管内造影中受累乳管影像特点、分类,与术后病理符合率等情况,总结手术治疗要点及注意事项。结果:1.本组66例患者,全部为女性,年龄21~84岁,平均年龄为47.4岁。伴乳头溢液的患者50例,其中21例行乳头溢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其中与术后病理诊断相符的为9例,检出率为42.9%;行乳腺导管内造影检查39例,其中与术后病理相符合的为36例,检出率为92.3%。2.本组乳腺导管造影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发生在大导管的为34例,占94.4%,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发生在中、小导管内的为2例,占5.6%。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在X线片上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导管内充盈缺损、管腔截断呈杯口状改变、导管轻度扩张及乳腺导管呈现虫蚀状改变。3.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62例,其中与术后病理相符合的为38例,检出率为61.3%。4.本组50例以乳头溢液为首发症状的患者行术中亚甲蓝法染色定位病变导管+乳腺相应区段切除术,16例以乳房肿块为首发症状的患者行乳腺肿物切除术。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及术后常规病理检查证实66例均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单发性导管内乳头状瘤34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伴乳腺增生病18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伴不典型增生6例,多发性导管内乳头状瘤8例),无癌变病例,术后乳房外形无明显改变,切口无感染,无乳头溢液复发,恢复良好并康复出院。结论:1.本组病例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以乳头溢液最为常见(占75.8%),其次为乳房肿块(占24.2%),发病的平均年龄为47.4岁。2.乳腺导管造影对本病的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较高,本组检出率为92.3%,可作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首选检查。3.亚甲蓝染色病变乳管,作为确定手术切除范围的方法,简单、易行、可靠。4.鉴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有一定的恶变率,明确诊断后,争取尽早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