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不但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病年龄也逐渐年轻化,严重影响了女性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目前,相关研究已证明与乳腺癌预后相关的因素包括肿瘤体积、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情况等。但是要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进行评估还不够全面。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组织学类型,如何在分子水平找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可能的治疗靶点已成为大家共同研究的课题。乳腺癌不仅具有侵袭性和难治愈的特点,治疗后仍有复发或转移可能,而导致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存在于肿瘤内的少数具有肿瘤干细胞特性的细胞,即乳腺癌干细胞(breast cancer stem cells,BCSCs)。由于乳腺癌干细胞大多处于G0期,表现为相对的静止状态,而传统的化疗药物大多都是针对处于S、M或G1期的细胞,虽然可以消灭大量的乳腺癌细胞,但乳腺癌于细胞却可以逃避药物的杀伤作用引起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因此,探索针对乳腺癌干细胞的靶向治疗机制,对于解决乳腺癌耐药、复发和转移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意义。 FoxM1属于Fox转录因子的其中一个亚型,FoxM1的表达可以出现在所有正在扩增中的细胞,而在细胞终术分化时会消失,只有在刺激细胞进入细胞周期的时候FoxM1的表达才可被诱导。已经有相关研究人员利用基因敲除小鼠来研究FoxM1基因和肝癌的关系,结果证明肝癌细胞增殖过程中FoxM1基因的存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FoxM1基因缺失,则小鼠无法成瘤。除此以外,在各细胞系和癌的衍生细胞系中FoxM1均有表达。基于此,FoxM1被认为是肿瘤的基因治疗中的靶基因。此外,FoxM1在干细胞中的表达可以随着干细胞的分化表达量降低,说明FoxM1是一个维持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多能性的基因。研究证明,FoxM1在胃癌、肝癌、非小细胞肺癌中高表达,乳腺癌组织中FoxM1的表达情况国内尚未见报道,国外报道主要以体外实验为主,临床资料较少。本论文通过检测转录因子FoxM1在乳腺癌细胞株和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FoxM1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 1.细胞培养 乳腺癌细胞株MCF-7,MDA-MB-231,人正常乳腺细胞株CRL-2713均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所。 2.组织标本 90例乳腺癌组织标本均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的手术标本,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在33~75岁之间,所有病患者在手术前都没有接受化疗、放疗及其它治疗。组织病理学检查均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R、PR、HER-2免疫组化检测资料完整。全部组织标本4%甲醛固定、石蜡块包埋、4μm连续切片,进行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3.RT-PCR和Western blot 提取细胞中总RNA和蛋白质,分别做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 4.免疫组化 采用S-P法检测90例乳腺癌组织FoxM1的表达情况。 5.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计算: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FoxM1在乳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乳腺癌细胞株MCF-7,MDA-MB-231存在FoxM1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Western blot检测FoxM1的蛋白水平,蛋白印记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中FoxM1的蛋白水平表达高于乳腺癌细胞株MCF-7(P<0.05),该二种乳腺癌细胞株中FoxM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人正常乳腺细胞株CRL-2713。 2.FoxM1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FoxM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3%(53/80)。FoxM1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ER表达相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PR、HER-2表达无明显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FoxM1在乳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高于正常乳腺细胞株。 2.乳腺癌组织中FoxM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呈正相关,提示FoxM1可能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为乳腺癌的靶向治疗和预后判定提供了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