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人关系是中国哲学基本问题,回顾先贤哲思,可以发现历代哲人都不乏对天人关系的讨论。墨子有“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各项主张,其中“天志、明鬼、非命”为主要哲学思想,以上三者归聚于“天人关系”论,本质上都是其天人思想伸张路向上的策略性安排。“天志、明鬼、非命”的墨子天人观,开显出墨子哲学的一片生面。在墨子的天人之学中,他象征性地理解“天”,赋予“天”以意志;显明地理解“鬼”,赋予“鬼”以惩恶扬善的力量;狭义地理解“命”,将“命”局限于“命运”与“宿命”之义,以此提出他的“非命说”。墨子的天人关系论集中体现在“天志、明鬼、非命”的哲学思想中,通过对三者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墨子天人关系论的张力与统一。墨子遵从伸张“天志”,但又惧畏“人志”的消弭,因此提出“非命”以作平衡,去抗争冲破“命运”。墨子天人观的实质是其神道设教的一种工具;是其推行“兼爱”“非攻”的利器,也是对人间秩序和人类精神价值的肯定。总而言之,墨子“非命”是“天志”的要求,“天志、眀鬼”主张侧重在天,“非命”主张侧重在人,两方面相结合,重新调整了天与人的关系。墨子排除天鬼之外的一切必然与偶然,并提出了何以配天的主张,建立了独特的天人观体系。墨子的天人观是天、人之“志”的相通,使人活在现实而面向超越,在不断实践中追求与天下之利的理想。这就是墨子天人观思想在中国古代哲学发展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