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渗工程作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重要部分,其投资在工程总投资中所占比例较高。本省水利工程坝(堤)基截渗实践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路程,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许多深刻的教训,有些问题有待于做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本论文以山东省水利工程坝(堤)基截渗典型实例为依托,紧密联系工程实际,对坝(堤)基截渗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探索,分析、解释在截渗工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归纳不同截渗措施的应用条件及适用范围,论述如何选择最佳截渗方案以及在截渗工程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截渗方案应结合地层条件、水头、造价进行选择,不可一味地照搬其它工程。本省山丘区水库大坝高度一般在20~50米之间,对坝体内埋深小于5米的透水层,可采用挖槽回填粘土分层夯实的方案;对坝体内埋深大于5米的透水层,可采用小直径搅拌桩进行处理;由于垂直铺塑施工需泥浆固壁,且为连续开槽,因此在坝体内不宜采用垂直铺塑截渗;对承受水头小于15米,可灌性较好的砂砾石层坝基,可考虑采用高压喷射墙;对承受水头小于20米,可灌性较差的坝基,可采用厚0.3米或0.4米的砼防渗墙;对承受水头大于20米,覆盖层较厚的坝基,可采用0.6米或0.8米的砼防渗墙;河堤及平原水库围坝高度一般不大于10米,若坝基为壤土或粉质壤土,隔水层深度不大于15米,可采用垂直铺塑或小直径搅拌桩方案;若坝基为砂砾石层,隔水层深度大于15米,可采用高压喷射防渗墙。 若坝体质量良好、只需对坝基进行截渗,为节省造孔(槽)进尺,可将截渗轴线布置在上游坝坡或坝脚,此方案会造成一定的水量损失,但可通过合理安排工期,结合农作物春灌弃水。若坝体质量也较差,如渗透系数偏大、存在深度较大的透水夹层等,可将截渗轴线布置在坝轴线位置,对坝体、坝基一并进行处理。 应合理确定截渗深度,并根据地层条件选择适宜的施工机械。首先分析需解决的问题是渗透稳定、渗漏损失还是兼而有之,然后结合当前的施工工艺确定截渗深度,选择悬挂式或封闭式防渗墙。当采用砼防渗墙方案时,应核算施工期坝体开槽对坝体稳定的影响,并根据墙体应力分析成果,确定是否需在墙内配置钢筋;当采用高压喷射防渗墙方案时,须控制好上下游水头。 工程截渗后,应妥善解决下游人畜吃水和生态用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