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泰费尔社会认同理论为基础,采用社会学研究的方法,通过联系历史史实,查阅人物传记,参考他人评述等途径,对朱生豪,梁实秋,亮乐月三位译者的多重社会身份进行了描述性的考察与界定。本文继而通过比对,分析了三位译者在《威尼斯商人》译本中对词汇,句式,修辞以及句意的不同翻译处理方式,探讨了不同社会身份对译者翻译策略以及翻译风格的作用和影响。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译者的社会身份在译者于翻译活动中扮演双语转换者之前已然存在,并且因受历史阶段,社会环境,职业习惯和认知模式的影响,译者的社会身份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第二,译者的多重社会身份对译者在翻译中的翻译策略有着潜移默化,无意识的影响,这表现在译者对原文主旨的理解,以及对译文词句段的选择与调整上;第三,由于历史,社会,文化,认知等宏观因素的影响以及译者在翻译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最终的译文不仅仅是译者翻译策略和翻译风格的再现,还是译者多重社会身份在目标语文化语境中的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