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HIFU)技术因其具有小创伤、无瘢痕、术后恢复快、能使患者不切除器官且安全有效等优点,已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实体肿瘤及妇科良性疾病的治疗,尤以子宫肌瘤的治疗居多。HIFU对病灶的消融原理是将体外分散且相对低强度的超声波聚焦于体内目标区域,产生高能量的焦域,在短时间内形成凝固性坏死,而焦点外的组织基本不受损伤,通过焦域的移动组合完成靶肿瘤的适形热消融治疗。如何准确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疗效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目前常用的监测手段有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及增强核磁共振成像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准确性相对较差;增强核磁共振可谓是准确的疗效判断技术,且可多切面观察病灶消融情况,但其价格相对昂贵以及对造影剂过敏、肝肾功能障碍患者不能检查,因此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而MR功能成像可以避免使用造影剂,同时能从分子生物学层面反映病灶术前术后变化情况,从而准确判断其消融效果。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前后子宫肌瘤病灶的DWI和DTI特征变化,探讨功能MRI在HIFU消融子宫肌瘤术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目的1.利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来评价子宫肌瘤HIFU消融结果;2.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来评价子宫肌瘤HIFU消融效果。方法1.于2014年3月-2015年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子宫肌瘤行HIFU消融的患者290例。其中纳入本研究的患者270例,肌瘤270个,多发性子宫肌瘤只纳入首个治疗病灶,均于术前术后行增强MRI及DWI检查。观察治疗时间、声发射功率、声发射时间、治疗能量、治疗强度,术后消融率,增强MRI上测量无灌注体积以及DWI上测量信号改变区域体积、ADC值。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完成统计分析。2.2014年3月-2015年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子宫肌瘤行HIFU消融治疗,且术前术后均行DTI检查的患者128例,肌瘤128个。观察治疗时间、声发射功率、声发射时间、治疗能量、治疗强度,术后消融率,增强MRI上测量无灌注体积以及DTI上测量信号改变区域体积、FA值。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完成统计分析。结果1.DWI图显示消融后病灶信号较术前增高,且周边信号高于中心信号分布呈现靶环样改变;2.术后当日消融区ADC(1.313±0.256)×10-3较术前ADC(1.382±0.211)×10-3降低,术后次日至2日内消融区ADC(1.376±0.119)×10-3较术前ADC(1.521±0.130)×10-3升高;P<0.05。3.术后DWI信号改变区体积50.780(30.033-89.598)cm3与增强MRI的无灌注区体积52.654(30.033-89.598)cm3接近,P>0.05。4.DTI图像显示消融后病灶信号较术前增高,且周边信号高于中心信号,分布呈现靶环样改变;5.术后消融区FA值(0.267±0.089)较术前FA值(0.344±0.125)降低,P<0.05。6.术后DTI信号改变区体积[57.94(32.91-101.08)]与增强MRI的NPV[57.97(32.91-100.09)]接近,P>0.05。结论1.利用DWI信号特征变化能有效评估HIFU消融子宫肌瘤的效果;2.利用DTI信号特征改变能有效评估HIFU消融子宫肌瘤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