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框架内的合作与冲突——1901~1922年的澳英关系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bao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成立后,澳英关系由殖民地与宗主国的关系演变为帝国框架内国家与国家关系。与多数殖民地获得独立后开创独立外交不同,澳大利亚历任总理认为澳大利亚的安全离不开英国皇家海军,澳大利亚应该执行在英帝国框架内的外交。目前,国内学界虽对20 世纪的澳英关系有所探究,但多显得浅略,而对具体时段内双方关系的研究更是付之阙如。本文以1901~1922年澳大利亚联邦成立到华盛顿会议闭幕期间澳英关系的演变立题,深入分析英帝国框架内澳大利亚与英国的合作与冲突。一则可对澳英关系的发展史有更为深刻的了解,二则还希望对探讨未来澳英关系的发展、英联邦的动向以及南太平洋的局势有所借鉴和启示。鉴于此,文章分以下四个部分对1901~1922年的澳英关系做了必要的考查。   第一部分回顾了19 世纪澳大利亚的自治运动、淘金潮引发的澳大利亚民族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澳大利亚联邦运动。由于澳大利亚国家的建立是在遵循法制和民主的轨道上进行的,因此它是一场和平运动,是在平稳的嬗变中完成的深刻的变革。   第二部分着重论述了从澳大利亚联邦建立后到一战爆发前的澳英关系。20世纪初,英国放弃了近一个世纪的“光辉孤立”的外交政策,与正在崛起中的日本缔结了英日同盟,标志着英国在太平洋地区势力的收缩。这使澳大利亚的安全问题凸显,而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扩张更使澳大利亚寝食难安。英日同盟让澳大利亚人看到了澳大利亚与英国利益的分歧,也促使澳大利亚寻找到潜在的同盟——美国的保护。1908年美国大白色舰队访澳减轻了澳大利亚安全上的忧虑。   第三部分详细论述了从一战到巴黎和会结束期间的澳英关系。1914年,澳大利亚为了保卫英帝国参加一战。巴黎和会上,澳大利亚在英国的帮助下赢得了德属殖民地的“C”级托管权和一定数量的战争赔偿。   第四部分论述了1921年帝国会议到1922年华盛顿会议闭幕期间澳英关系。   一战使英国丧失了海军优势,失去了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在新形势面前,澳大利亚和英国既希望借助英日同盟制约日本,又希望将美国纳入太平洋防御体系。   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已受制于英美,这使澳大利亚的安全问题得到缓解。澳英关系全面走向合作。
其他文献
潘光旦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优生学家,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他就致力于优生学的研究与传播,希望通过优生知识的应用来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爬梳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儒学复兴,从宋代开始中国步入了科举社会,朝廷、士大夫及学术文化经由科举而紧密结合。科举制度的兴起,促进了音韵学的发展,这和
本文以石家庄市档案馆的原始档案资料为主论依据,结合一些地方文献等资料,力图阐明石家庄解放初期(1947年11月-1949年12月)的工商业恢复与发展状况及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