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宫颈癌是威胁全球女性身体健康的第四大恶性肿瘤。传统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单纯手术或放疗,但其在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并发症多、复发率高、预后较差。为此,有学者提出可在术前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应用新辅助化疗,其近期疗效显著,可明显缩小局部病灶体积、改善宫旁浸润、减少手术并发症,为患者争取手术机会,避免放疗并发症。但新辅助化疗并非对所有宫颈癌患者均有疗效,对新辅助化疗不敏感的患者使用可能反而会延误病情,因此需要探寻评估和预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指标。
目的:
检测CD34和Bcl-2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变化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探究其在预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妇科病区住院治疗的67例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符合标准的患者均予以2~3个疗程的新辅助化疗,每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若第2个疗程结束后局部病灶体积显著缩小则行手术治疗;若局部病灶体积较前缩小不明显则行第3个疗程化疗;若病灶体积无明显变化甚至进展,则结束新辅助化疗,改用直接手术或同期放化疗等治疗方式。根据患者对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将其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CD34和Bcl-2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χ2检验、McNemar’s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析对比新辅助化疗前、后两个指标的表达水平。
结果:
1.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的年龄,身体质量指数,FIGO临床分期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703,0.106和0.343);
2.新辅助化疗有效组中70.83%的患者化疗前宫颈鳞癌组织CD34表达阳性,显著高于无效组(31.5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
3.新辅助化疗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化疗前Bcl-2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84);
4.有效组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CD34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58.33%的患者经新辅助化疗后CD34的表达由阳性转为阴性,而无效组患者化疗前、后CD34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453)。
5.有效组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Bcl-2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39.58%的患者经新辅助化疗后Bcl-2的表达由阳性转为阴性,另有29.17%的患者表达水平较前下降。而无效组患者化疗前、后Bcl-2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317)。
结论:
1.新辅助化疗前,有效组患者宫颈癌组织中CD34呈现高水平表达。新辅助化疗前CD34的表达水平可能成为预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有效性的指标。
2.新辅助化疗前,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宫颈癌组织中Bcl-2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Bcl-2在预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有效性的应用价值有待商榷。
3.有效的新辅助化疗后,宫颈癌组织中CD34和Bcl-2表达水平下降。新辅助化疗后宫颈癌组织中CD34表达转阴、Bcl-2表达下降可能成为评价新辅助化疗有效性的检测指标。
宫颈癌是威胁全球女性身体健康的第四大恶性肿瘤。传统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单纯手术或放疗,但其在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并发症多、复发率高、预后较差。为此,有学者提出可在术前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应用新辅助化疗,其近期疗效显著,可明显缩小局部病灶体积、改善宫旁浸润、减少手术并发症,为患者争取手术机会,避免放疗并发症。但新辅助化疗并非对所有宫颈癌患者均有疗效,对新辅助化疗不敏感的患者使用可能反而会延误病情,因此需要探寻评估和预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指标。
目的:
检测CD34和Bcl-2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变化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探究其在预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妇科病区住院治疗的67例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符合标准的患者均予以2~3个疗程的新辅助化疗,每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若第2个疗程结束后局部病灶体积显著缩小则行手术治疗;若局部病灶体积较前缩小不明显则行第3个疗程化疗;若病灶体积无明显变化甚至进展,则结束新辅助化疗,改用直接手术或同期放化疗等治疗方式。根据患者对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将其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CD34和Bcl-2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χ2检验、McNemar’s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析对比新辅助化疗前、后两个指标的表达水平。
结果:
1.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的年龄,身体质量指数,FIGO临床分期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703,0.106和0.343);
2.新辅助化疗有效组中70.83%的患者化疗前宫颈鳞癌组织CD34表达阳性,显著高于无效组(31.5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
3.新辅助化疗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化疗前Bcl-2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84);
4.有效组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CD34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58.33%的患者经新辅助化疗后CD34的表达由阳性转为阴性,而无效组患者化疗前、后CD34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453)。
5.有效组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Bcl-2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39.58%的患者经新辅助化疗后Bcl-2的表达由阳性转为阴性,另有29.17%的患者表达水平较前下降。而无效组患者化疗前、后Bcl-2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317)。
结论:
1.新辅助化疗前,有效组患者宫颈癌组织中CD34呈现高水平表达。新辅助化疗前CD34的表达水平可能成为预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有效性的指标。
2.新辅助化疗前,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宫颈癌组织中Bcl-2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Bcl-2在预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有效性的应用价值有待商榷。
3.有效的新辅助化疗后,宫颈癌组织中CD34和Bcl-2表达水平下降。新辅助化疗后宫颈癌组织中CD34表达转阴、Bcl-2表达下降可能成为评价新辅助化疗有效性的检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