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洲气田目前投产较早的气井井口压力下降快、低效井增多,对气田稳产提出了挑战。综合利用测井数据、岩心观察和大量的实验测试结果,将宏观与微观结合、从定性分析到定量评价,系统研究了气田及其周边地区的构造特征、沉积微相与砂体展布特征,储层特征和成岩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扩边潜力评价,筛选了有利目标区。(1)研究区的构造基本继承了鄂尔多斯盆地区域构造的整体特征,自北向南发育了多个大小不一的鼻隆构造,主要分布在台8井、榆143井、榆39井等周围区域,而且鼻状构造有良好的继承性。(2)研究区山23段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沉积,平面上,发育多支分流河道,在气田中部多支河道交汇。垂向上,发育多期河道,相互叠置。山23段砂体呈近南北向展布,呈厚层块状或垂向叠置型,横向连通性好,单层厚度多在2.5~6m不等,最大可达近10m。(3)研究区山23气层组岩性以石英砂岩为主,孔隙类型包括残余粒间孔、溶孔及晶间微孔,孔隙组合类型主要为粒间孔-溶孔型,喉道类型以可变断面的收缩部分为主,其次是片状或弯片状喉道。参考多项指标,可划分出6种成岩相,高岭石+石英加大胶结弱溶蚀相分布最为广泛。(4)根据上述分析结果,研究区山23段储层可划分为Ⅰ、Ⅱ、Ⅲ和Ⅳ四个类别,在储层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了主力层系山23有利区优选标准,筛选出有利区Ⅰ类、Ⅱ类和Ⅲ类储层,为进一步勘探开发子洲气田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