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知识运用于民族地区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以甘南藏族Z中学为例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tra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地方性知识在教育中的价值作用逐渐受到广大教育者的关注。尤其在少数民族教育领域,地方性知识的价值显得不容忽视。地方性知识运用于民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传承地方文化、保护地方环境、以及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主要通过对地方性知识的发掘、整理和筛选,将地方性知识进一步“课程化”,为民族地区中学呈现一个地方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实例,旨在构建将地方性知识运用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本研究采用的是个案研究法,具体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访谈法和实物分析法。研究者通过扎根到Z中学三个月的时间,通过观察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面”上了解Z中学的概况,选取了知识和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8名当地老师、20名初一的学生、4名学生家长以及2名当地文化人为本研究的合作对象。在深度访谈的基础上,确定以“友善”为专题案例,挖掘并整理地方性知识,并形成校本课程。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本研究依照国家政策的要求、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需求、Z中学办学理念、Z中学实际办学条件这四个原则,对友善专题地方性知识进行筛选,进而将筛选过的地方性知识“课程化”,确定校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完整的呈现出以“友善之花悄然绽放”为个案的校本课程实例。并就所开发校本课程进行小规模和小范围实践,从中发现校本课程开发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  基于友善专题地方性知识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系列步骤,研究者归纳出民族地区将地方性知识运用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建构策略:对学校进行评估,确定校本课程开发主体;搜集、整理和理性筛选地方性知识;在民族地区建立地方性知识课程资源库;确定在民族地区开发校本课程的原则;明确校本课程开发过程。
其他文献
介绍了一种采用单片机控制温度的新型电烙铁,给出了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通过使用该电烙铁,可使操作更加便捷、安全,同时也可节约一部分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