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稀土元素作为增强相,在镁基复合材料中已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碳纳米材料的被发现,碳纳米管因其独特的分子结构、优越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并逐渐用于作为镁基复合材料的增强相。本文首先采用铸造法制备了稀土Pr增强AZ91镁基复合材料,并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热挤压及T6热处理,分析探讨了稀土Pr及T6热处理对该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硬度及耐磨性能的影响。然后,采用粉末冶金、真空热压烧结和热挤压工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稀土元素作为增强相,在镁基复合材料中已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碳纳米材料的被发现,碳纳米管因其独特的分子结构、优越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并逐渐用于作为镁基复合材料的增强相。本文首先采用铸造法制备了稀土Pr增强AZ91镁基复合材料,并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热挤压及T6热处理,分析探讨了稀土Pr及T6热处理对该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硬度及耐磨性能的影响。然后,采用粉末冶金、真空热压烧结和热挤压工艺方法,制备了碳纳米管及稀土Pr增强AZ91镁基复合材料。为了改善碳纳米管在AZ91镁基复合材料中的分散均匀性以及增强碳纳米管与镁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对碳纳米管进行了包覆TiO2预处理。对所制备的AZ91-Pr-TiO2@CNTs进行了热模拟压缩实验,构建了该复合材料的本构方程,并探讨了热成形参数对复合材料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如下:1)稀土Pr可以细化AZ91镁合金的晶粒尺寸并产生新的增强相。当Pr含量为1.0 wt.%时,细化效果最佳,其硬度达到峰值76.2 HB。AZ91-1.0%Pr合金经过T6热处理后,β-Mg17Al12相再次在α晶内和晶界析出。材料的硬度进一步提高到101.1 HB,硬度增加了32.7%。2)稀土Pr的添加有助于提高合金的抗磨损能力,其中当Pr的添加量为1.0wt.%时,合金抗磨损能力最佳。T6热处理后的材料表现出最低磨损速率和最小摩擦系数。添加稀土Pr或T6热处理均是提高AZ91合金耐磨性能力的有效方法。3)对铸态AZ91-Pr镁基复合材料进行热挤压,挤压后再对材料进行T6热处理,对比分析三种状态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硬度及摩擦磨损性能。热挤压和T6热处理有助于提高AZ91-Pr镁基复合材料的硬度,相对于铸态分别提高了18.8%和68.4%。挤压过程不仅细化了晶粒尺寸,同时将β-Mg17Al12相由块状破碎成颗粒状并沿着挤压方向分布。在相同条件下,T6和挤压态复合材料的磨损率均低于铸态复合材料的磨损率。T6热处理状态复合材料的磨损率最小。4)采用本文包覆工艺可以成功的在CNTs表面包覆TiO2,包覆的TiO2在CNTs表面分布均匀。包覆的TiO2可以改善CNTs在镁基体复合材料中的分散均匀性,提高CNTs与镁合金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5)TiO2@CNTs的加入可以阻碍热挤压过程中动态再结晶晶粒长大以及抑制晶界的移动,从而起到细化复合材料晶粒的作用。加入的TiO2@CNTs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当加入量1.0 wt.%时,各值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94.19MPa,389.67MPa和7%。相对于AZ91-Pr基体分别提高了12.7%,49.1%和48.9%。复合材料的断裂方式均为解理断裂,所加入的TiO2@CNTs可以起到承载拉伸应力的作用。但当TiO2@CNTs的加入量过多时,TiO2@CNTs容易发生团聚,并在团聚处容易形成裂纹。6)通过对AZ91-Pr-1.0TiO2@CNTs复合材料进行热模拟压缩实验,获得了该材料在成形温度为300、350和400℃,应变速率为0.001、0.01、0.1和1S-1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复合材料对成形温度敏感,随着成形温度的升高,流动应力明显降低。该材料同样对应变速率敏感,随着应变速率的降低,流动应力值减小。该材料各成形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表现为稳态流动型。7)根据热模拟压缩实验所得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应力值,构建了该材料的Arrhenius模型本构方程,其方程具体为:(?)采用该Arrhenius模型本构方程,对热模拟压缩过程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通过数值模拟计算的载荷结果与实验载荷进行对比,大多成形情况下的实验载荷与计算载荷大体重合,吻合度较高。但对于应变速率为0.001S-1时,该本构方程的精度较低,计算的成形载荷明显低于实验载荷。8)考虑应变速率、成形温度和应变量,构建了AZ91-Pr-1.0TiO2@CNTs复合材料多项式统计型方程。采用SPSS软件对多项式的系数进行了回归,得到该材料统计型本构方程,具体为:(?)采用多项式统计模型本构方程所计算的应力数值与实验所得应力数值误差小于±15%的比对点超过95%,该统计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9)当成形温度为300℃时,复合材料在变形过程中基本不发生动态再结晶。当成形温度超过350℃时,复合材料组织在变形过程出现了明显的动态再结晶现象。随着应变速率的降低,复合材料中动态再结晶的体积分数增多。碳纳米管有助于复合材料的动态再结晶的形核,并对晶粒的长大起到抑制的作用。
其他文献
单原子催化剂因缺少金属-金属键、存在不饱和配位的独特电子结构和具有明确的配位环境等特点,表现出100%理论原子效率、高催化性能和高选择性催化过程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能源转化和污染治理等方面。但单原子催化剂面临着金属负载量低、单原子均一性差等关键科学问题,和存在单个原子对活性物种调控规律不明确、双原子之间的协同效应模糊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我们进行了相关研究如下:1)发明了一种配体辅助超分子自组
城市群作为当前我国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其发展是一个资源大量消耗的过程。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工业化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然而由于城市发展规划的滞后性和早期以资源消耗换取经济总量扩张的粗放发展方式,导致自然生态环境的时空发展秩序受到破坏,从而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威胁。因此,在引导城市群及其空间网络的发展过程中,生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城市群空间网络的多中心演化实质上可以视为由城市中要素
谷物中含有多种非淀粉多糖,如葡聚糖、阿拉伯木聚糖和纤维素组成,其中人们对β-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的健康效益日益关注。本文选取非淀粉多糖含量较为丰富但目前在我国普及率相对较低的两种谷物(禾本科大麦属的青稞(Hordeum vulgare Linn.var.nudum Hook.F.),燕麦属(Avena sativa L.)的裸燕麦(Avena Nuda)作为研究对象,提取β-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进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作为当前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环境治理领域的重要制度创新,对于改进地方环境治理行为,提升环境治理绩效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环保督察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但学界对其缺乏深入与系统的研究。本文围绕生态环保督察与地方的环境治理问题展开研究,通过构建一个科层治理与运动式治理双轨耦合的分析框架,来探讨环保督察是如何改变地方的环境治理行
众所周知,不动点理论是管理数学、决策工程与经济均衡的重要基础之一,而不动点理论中新的空间的创立,一直以来是一个热点问题.一旦有新的空间创立,就会获得若干新的研究成果.本文推广了(?)-度量空间,创立了G?-度量空间,研究了Modular空间、G-度量空间和S-度量空间中非线性算子不动点存在的条件,并把这些结论应用于证明非线性算子方程解的存在性,同时通过探究获得了若干实例和反例.全文分为七章:第1章
得益于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优异的光电特性,基于钙钛矿光敏层制备的太阳电池功率转换效率近年内发展迅猛,实现了从3.8%到25.5%的突破。同时,由于其质量轻、柔韧性好及可溶液法印刷加工等特点,还展现出了应用于柔性器件的潜质,结合与其他柔性电子设备的集成设计,可以满足人们对便携式移动电源和可穿戴设备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目前,尽管实验室内制备的小面积柔性器件效率已达20%,但在规模化印刷生产的转变过
以氨水/NaOH为皂化剂的稀土湿法冶炼萃取分离过程产生大量的高盐(主要为NH4Cl/NaCl)废水,直接排放不仅会浪费大量水资源,而且会造成水环境破坏,严重制约稀土工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以稀土工业废水中典型污染物NH4Cl/NaCl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反渗透(RO)膜对模拟废水(NH4Cl/NaCl溶液)的分离性能。基于反渗透的溶解-扩散(Solution-Diffusion,SD)模型,验
目的:研究痛风急性发作期的肠道菌群变化及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痛风急性发作患者及健康人群粪便,运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各组粪便样本DNA测序。采用Alpha、Beta多样性指数差异比较分析,菌群组成差异分析,菌群LEfSe分析,菌群结构差异热图分析比较各组的差异肠道菌群。结果:痛风急性发作期Alpha多样性降低,差异菌群主要表现为Bacteroidia丰度降低,Nega
锂二次电池具有高容量、材料来源广、环境友好等优势,但是许多制约因素阻碍了其进一步的发展。例如,传统碳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时容量低而金属化合物虽然具有高理论容量但是它的导电性差,循环过程中体积膨胀,锂离子固相扩散慢都不能被忽略。锂硫电池中多硫化物(Li PSs)的溶解和穿梭效应会带来严重的容量损失。异质结构材料的出现为缓解上述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它综合了各组分材料的优点,具有单一材料无法具备的协
热辐射是物体由于热涨落和量子涨落而发射电磁波的过程。在远场区域,辐射热传输主要是通过电磁波的传播模式来实现的,然而随着两物体之间距离的减小,传播模式的贡献会越来越弱,而倏逝波的贡献逐渐增加。在近场区域(两物体间的距离小于热波长时),物体之间的热辐射主要靠电磁波的的倏逝模式来传输的,它们之间的辐射功率远大于普朗克定律所给出的黑体辐射极限。特别是当材料可以支持表面等离激元、表面声子极化子等一些表面模式